首先再次感谢大连森林的信息提供,使得我们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来近距离的学习和观摩来自于其他方面对于老城区拍摄的作品.
全部的摄影作品均取材于大连西岗区东关街地区. 两位摄影师一位叫Boris Austin,来自于英国; 一位叫战平,来自于大连本地。两位在东关街地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拍摄创作.
两个人的作品主要集中于对于人物的刻画和描写, 力图通过对在东关街生活的人的记录, 来反映社会变迁和老城区改造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在展会的间隙, 我分别与中英两名摄影师交流了看法, 从中也获取了不少新鲜的建议.
本土摄影师战平认为:对老城区的记录,如果仅仅局限在老的建筑上。或者仅仅一次性的走马观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老街区好比是一个老人,老街区里的老建筑好比这个老人的躯体,年迈而衰老;老街区里的人才是整个老街区的灵魂、精神。躯体是可以老去的,但精神是
远不会衰老的。拍摄老街区,需要把老街区的建筑和生活在其中的人物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层次的立体地再现这个街区的风貌。拍摄老街区不是一件
一天两天能够结束的拍摄任务,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跟随拍摄的。只有坚持不懈的去拍摄去发现,才会有机会和在老街区里生活的人打成一片,慢
慢的被老街的人所接受。他们背后的故事,老街的人和老街之间的故事才会慢慢的被我们发掘,结合老街特定的历史背景,加以翔实的记录。这样拍和记才是有机的结合了!
来自英国的Boris Ausin认为:在拍摄手法上,对于老式建筑,由于其建筑年代的久远,在某种程度上会给观众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这就要求摄影师在出片的时候能够加以适当的说明,对其建筑风格,建筑年代以及历史背景上能够加以一定的表述,“没有文字介绍的非著名老建筑摄影作品是没有生命的”(Boris原话),同时,他也认为,对于老街区的拍摄仅仅关注于建筑本身是无法唤起观众的共鸣的,辅以适当的背景资料挖掘会更有效的使得作品得到广泛的认同。
两位摄影师均表示在适当的时候希望能与拍记队交流和互动。
昨晚的网络会议,虽然主讲人因故未能出席,但是会议还是在热烈讨论中胜利闭幕的。会上大家普遍反映的也恰恰是以上两位摄影师提到的,我们需要文字的整理和编排。我们缺乏的是对老街区的历史的理解和认同,
更多的我们是以一个外来人,第三方的角度来看这个街区,而没有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环境里来进行记录和拍摄。
尤其是真若对我们拍记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会后和我私下交换了很多的看法,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结合大家昨晚的发言以及会后真若提出的建议,我整理了一下,供大家跟贴提供意见:
一、 关于“拍”和“记”的结合
1、 每次活动的出片,要以个人的角度配以文字说明发布,指出所拍片子中可以透露的思想信息,为照片赋以灵魂,已达到真正的“拍记”目的。
2、 综合每次参与活动人员所拍照片的不同理解角度,整合相对可以得到集体认同感的审视角度,集体决议发出以“拍记队”为名的活动主题总结,存档,作为日后整合队内活动总结的重要依据。
3、 对同一老街区要反复多次挖掘相应题材,尽量与老街区住户打成一片,以期从深层次挖掘老街区人与建筑之间的结合,辅以必要的历史背景,完成拍和记的有机结合
二、 关于活动发片的分类
1、 发片不以量决,而以题论,避免海量发片而欠缺思想内涵的“娱乐片”“艺术片”。(此类片可单独发至“纯粹”,区分拍记队)
2、 每次活动前制定活动主题,包括队内主题和个人主题。队内主题以大方向为主,由队委会商议决定。个人主题由个人意愿决定。
3、 每次活动后会议上,总结活动主题完成情况,整合个人主题,讨论评选较有集体认同感的主题和片子,以“拍记队”名义公开发布并存档。个人主题由个人自行保存。
4、 每次活动所拍摄的花絮照片,以“队内刊”的形式内部发布,以区分主题,内外分开。
三、关于拍记队活动主旨的原则坚持
天健大连拍记队是以“纪录大连纪录历史”为主旨的公益性队伍,这需要长期和多方面的努力,在这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过程中,应时刻保证“主旨”的实现性。在实现“主旨”的过程中,还要对许多具有可纪录性的地点进行拍摄和纪录,因此,应建立拍摄大纲,列出并不断完善需要拍摄的地点,逐步按照大纲完成拍摄任务。对已经完成和为完成的拍摄,可根据大纲做出纪录和概述,以保证拍摄有序性和效率。同时在对老街区持续关注的同时,也要进行持续的记录,记录老城区的历史变迁,形成对比,结合历史背景和周边的人物变迁,有效地反映主题
以上观点大力鸣谢真若提供,同时对昨晚上线与会的队员和热心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希望各位能在此贴内展开讨论,对于如何有效地将拍和记结合在一起提出自己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