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虚伪的掩饰,没有奢侈的铺张,纯,静,深,李安先生还是抓住了张小姐的魂中的某些过往。 只是一些生疏的面孔,生疏的演技,使得整部影片的前半部分不是十分的流畅。那么柔的,那么深的一部片子,中途竟然可以笑场。在我看来,是对那个时代的更多的不解,是对张小姐的一种亵渎。
张小姐的作品,向来是平淡的离奇,乏味的困惑,但深处总是那么的莫测,总是清楚的,不,确切的来说是血淋淋的揭露了人性的本质。她所能控制的,不光是作品的本身,更多的是在你阅读后,欣赏后带来的遐想,近而心灵的震撼。如果某些人,某些事情入了你的骨子里,那就可见她彰显的是一种何等美的魔力。
麦太太随着作品的体味而渐入佳境,邝同学似乎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他的位置,也许是新手的缘故吧,但如果是我,是冒然不会接这样一个棘手的本子的。易先生从镜头开始的那一个眼神,就诠释了全部,姜还是老的辣,这话我信。只是不知道若干年后,他们都老去,还有谁会表现出那会说话的眼神?默默期待中。易太太的表演中归中举,刻画的还算仔细,对于她来说,应该不算很难。虽然开始部分不是十分喜欢麦太太,但最后终于明白了李导起用她的原因,慢熟,耐看。全剧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落在了情上,这也是张小姐要表达的本剧线索的始终。剧里对白与对话都不太多,相对的,在背景的配合下,更多的运用了眼神,动作的交流,给观众大量的空间遐想,很舒服。太多了,闹;太少了,闹。这种状态下,语言的运用反而不及动作的表达。至于其他的演员,没什么印象,了表歉意。对于这种影片,只看主角是我一贯的习惯。全剧的高潮在那颗钻石戒指的出现,把隐喻的,隔阂的,惆怅的,矛盾的感情刻画的近乎完美。在影片最后的易先生的泪眼蒙蒙,那张带着褶皱的,隐藏着沧桑的白色床单,仿佛是一种妥协,一种寄托,衬着半暗的弱菊光,空荡荡的在两界飘荡着。
闪念间让我想起了一个场景来作为我对色戒的感怀:一朵繁开的白玫瑰,一朵凋零的红玫瑰,插在了青花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