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从50到12,有一段关于液晶的历史

三娃 2004-3-5 10:3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



    2000年夏天,就在笔者决定掏钱买一台液晶的前一天,突然听说了一个名词“响应时间”。也正是因为这个词,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将采购液晶的计划一下推迟到3、4年后的今天。

    多年前,已经对CRT的重量、体积和辐射深恶痛绝的笔者,当得知有一种非常轻薄的LCD显示器推出之后,就对其一见倾心。由于具有环保、低辐射、节省空间、外观时尚等诸多优势,有人曾预示LCD显示器将在短时间内终结掉CRT显示器。



    从8000到5000,液晶虽降幅惊人,但它的绝对价格也依然高的惊人。所以在积攒了多年之后,才有了前文那一幕。当时对液晶的虽被成为技术不够成熟,但既然想买就不会太在意——知道有个厂家提出了信号响应时间这个问题,才觉得这项技术有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应用,这才放弃。



    老实说2000-年的时候,还是有很多40毫秒甚至是50毫秒的产品的。他们充其量只能应付一些基本的文本办公。所以,LCD显示器没能得到普及,而CRT显示器依然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成熟的技术、鲜艳的画质表现大行于世,并成为普通用户及专业玩家的挚爱。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的到来,LCD显示器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价格已经开始走向下坡路,人们已经或多或少的关注LCD显示器的发展事态。但“珑”管CRT显示器的盛行,使得CRT显示器依然红透大江南北。而LCD显示器依然是摆在办公桌上的贵族品。



近两年来,LCD显示器迎来春天

    随着LCD显示器逐渐被人们看好,加之上游零配件厂商资金、技术的大力投入,以及国内外显示器制造商对于LCD显示器产品的全线跟进。直至2003年,终于量变引起质变,我们迎来了LCD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价格雪崩。这样一来,有着诸多优势的LCD显示器成为人们的采购焦点。液晶市场进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当价格还处于最主要因素的时候,很少人会像笔者这样对于一个技术指标那么在乎。也正因为如此,那时候厂商都在忙着降价,并没有将提升响应时间作为一回事。尽管当时众多一二线生产厂商都在努力提高液晶面板的响应时间,但在市场上却很少。

焦点人物变成问题人物,响应时间被炒得火热

    2001年底,随着LCD的价格瓶颈基本被打破。它开始倍受普通家庭用户的关注,但是家用PC除了文字处理等工作用途外,更重要的是上网,看VCD,玩游戏等家庭娱乐,之前家用PC基本都选择CRT搭配,主要是CRT色彩艳丽、无拖影问题适合家庭娱乐,而液晶虽然具有健康环保、节能低耗的优点,但通常存在网页滚动有拖影,看VCD色彩不鲜艳,上下画面叠图,玩游戏反应慢,残影严重等缺点。



    所以,信号响应时间慢这一LCD显示器的先天瑕疵,再次成为其走向普及之路的绊脚石。说到这,笔者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有关LCD显示器信号响应时间的概念。



    响应时间指的是LCD显示器对于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转亮或者是由亮转暗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部分--Rising(上升时间)和Falling(下降时间),而我们所说的响应时间指的就是两者之和。一般来说,响应时间越短越好。响应时间越短,用户在看移动的画面时就不会出现类似残影或者拖沓的痕迹,因为按照人眼的反应时间,在达到每秒24帧的画面转换时,也就是响应时间在40毫秒以下时,我们肉眼所接受的还面是连续的。但是响应时间如果超过40毫秒,就会出现运动图像的迟滞现象,因此响应时间对于对画面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而言,一直是非常关键的采购指标。也就难怪一线大厂都在标榜自己的产品有多快的响应时间了。



25毫秒,LCD显示器真正走上普及路

    现在我们知道,信号响应时间跟画面每秒显示的帧数成反比。而早期的LCD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大多为50毫秒,用公式计算:1/0.050=每秒钟显示器能够显示20帧画面,对于动态的画面输出根本无法实现,只能满足早期的文本办公等,所以,这一先天缺陷也注定它只能被部分相关人士使用。而30毫秒响应时间:1/0.030=每秒钟显示器能够显示33帧画面,这是已经能满足人们日常DVD等视频娱乐播放的需要;



    但是要获得良好的显示大部分游戏画面,就要求显示器至少每秒钟能够显示40帧画面,也就是响应时间为25毫秒。不过目前绝大部分的LCD显示器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基本满足大多数用户的视频、游戏娱乐等使用需求。不知不觉的,当25毫秒成为标注的时候,我们几乎已经走过2002年······



    而家用显示器不像商用显示器那样用于文档处理等简单的操作,需要更多的娱乐功能,例如玩游戏、看影碟等。所以,LCD显示器到了25毫秒时代,CRT显示器才开始面临最大的危机,不仅CRT显示器在显示器市场的主角地位开始动摇,LCD显示器也宣布正式走上普及路。



16毫秒问世,LCD VS CRT 平分秋色

    按显示要求来说,事实上每秒钟40帧的显示画面,对于专业的游戏玩家来说还是根本是不够的,像那种如QUAKEIII、极品分车等激烈动作或是极速追逐赛等游戏,要达到没有托影的画面,所需要的显示速度至少要在每秒60帧以上,即需要的响应时间=1/每秒钟显示器能够显示60帧画面=16.6毫秒。



    而大多数显示器厂商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能让液晶显示器走入更广阔的家用市场,厂商们除了在价格上让利给消费者,更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尤其是大力致力于解决液晶显示器拖尾和残影等方面的研究。



    终于柳暗花明,在2002年10月,友达光电推出第一款响应时间为16毫秒的液晶面板,一时间业内为之震动。与友达光电具有良好联姻关系的明基电通(BenQ)率先出击,于2002年12月,明基推出其首款16毫秒LCD显示器-FP581s。那时候,依然没人相信一个技术指标能成就一款产品甚至一个品牌,但后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响应时间做到了!对于液晶而言,这项指标显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最初业内有人还置疑到:“传统游戏液晶信号响应时间的提升是依靠将液晶体内的导电离子液体浓度降低来实现的,因此其色彩饱和度、亮度、对比度就会产生相应的降低,甚至产生偏色的现象。”而明基的这款FP581s液晶显示器采用的是具有低黏滞系数、高驱动电压、高介电系数特性的液晶制成16毫秒液晶板,并配合制程方法的改进,方使响应时间降至16毫秒,并非传统的依靠将液晶体内的导电离子液体浓度降低来实现的,所以其不仅在信号响应时间上重新划定了业界标准。此外,它还具有450:1的高对比度和250 cd/m²的高亮度,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清晰、鲜艳的画面。



    相继的,在2003年众多显示器品牌的推崇下,“游戏液晶”这一名词红遍大将南北,一时间信号相应时间为16毫秒的LCD显示器已成燎原之势,LCD显示器的关注度及购买指数直线升温。CRT显示器的主导地位已经岌岌可危,大多普通CRT显示器已经降至千元以下,而其中坚力量的“珑管”显示器,频频采取降价促销,其价格也都基本浮动在了1300元~1400元。由于“珑管”CRT显示器的性能出色,价格低廉,而16毫秒的LCD显示器在性能上与其相比还是具有一定差距,加之年末上游厂商5代液晶板生产线,没能即时实现液晶面板的量产,导致LCD显示器的价格大举攀升,人们再次将目光移回了CRT显示器。使得CRT显示器在年末再次火了一把。这样LCD显示器与CRT显示器二者平分秋色。

    在明基的领导之下,众多品牌相继推出了16ms的液晶显示器。这时,液晶再燃战火:将全线15英寸液晶的响应时间提升到16ms,业界一片哗然。

12毫秒并不是终点,只是显示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虽然16毫秒的信号响应速度已经达到每秒60帧的显示画面,但是要知道,如今一款普通的17英寸的CRT显示器的显示频率为85赫兹,即相当于每秒钟显示85帧的画面,而响应时间为12毫秒的液晶显示器,每秒钟可以显示约83帧的画面,这样二者的反应速度基本相同,因此,只有12毫秒LCD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才可以与CRT显示器相媲美,最终成为CRT显示器的终结者。



    所以2003年,在经历了狂炒、价格战、缺货、涨价之后,液晶显示器市场竞争的焦点重新回归到技术领域,各大液晶显示器制造商纷纷投入更快的液晶显示的研发当中。

    终于,在2003年9月1日,友达光电发布了一款具有12毫秒信号响应时间的17英寸液晶显示器面板后,在液晶显示器市场中率先掀起16毫秒快速反应时间热潮的明基电通,在液晶显示技术上再度自我突破,于当年的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国内第一款基于12毫秒响应时间的液晶显示器产品——FP756-12ms。

    FP756-12ms采用独特的「Intrinsic Property」技术,藉由减少液晶分子旋转阻力及缩小液晶电击板距离,使得电场变强,加速液晶旋转速度真正达到了12ms的快速反应时间。另外,该机在亮度和对比度等性能上较之过去推出的16毫秒FP581s更胜一筹,拥有310尼特的最高亮度和600:1的最高对比,再加上多媒体喇叭,声光效果十足。



    该款12毫秒LCD显示器的问世,不仅证实了明基在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外,最主要的是它的问世即将成为所有人抛弃笨重的CRT显示器的希望,所以12毫秒LCD显示器是显示器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5毫秒,LCD显示器的终极无间

    伴随如今大型的3D游戏的“泛滥”,许多游戏在追求完美画质的同时,速度更是快的难以捕捉,对于LCD显示器的显示速度也愈发富于挑战。不过业内专家表示:人的肉眼的感觉画面的“拖影”现象是有极限的,如果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能够达到5毫秒,拖影现象就完全不被人的肉眼所察觉,因此5毫秒被人们认为是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的“终极速度”。

    所以,在达到终极的5毫秒前,由16毫秒到12毫秒的转变,虽只有4毫秒的降低,但是在每秒显示帧数上却有20多帧的提升,可以看出随着响应时间越来越小,响应时间在数值上的降低也越来越困难,但今后每一次响应时间的发展进步,都将是液晶显示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都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进入2004年,许多相关资料都表示2004年可以说是第五代线正式成为TFT LCD量产主流的一年,在第五代线所支持的大量面板产能的支持下,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加之LCD显示器制造上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2004年将是LCD显示器正式取代CRT显示器成为主流的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2

无弋爱剑 2004-3-5 11:1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还暂时不想换显示器
况且用S端子线接到电视上玩足球游戏还是很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acrodragon 2004-3-5 17:0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去年年初就买了17'LCD,没想到到现在还没降价,哈哈,有远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0 关注
  • 2 粉丝
  • 0 帖子
 

天健社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