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天健网--天健社区

标题: 英语学习的一点感悟 [打印本页]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7:58
标题: 英语学习的一点感悟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59 编辑

孩子小名叫洋洋,去年毕业于24中,然后到美国留学。
针对英语学习,由于高考和留学两方面都经历过,所以稍有心得。
他出国之前,我们对此进行过讨论,分“听”、“说”、“读”、“写”和“单词"五部分,刚写完,贴出来跟大家分享。
不见得对也不见得适用,权当是个思路和参考吧。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04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49 编辑


(一)突破英语从“听”开始

哑巴英语的根源是什么?没有语言环境就解决不了听力问题吗?看美剧学英语很多人都尝试过,但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呢?

洋洋是初二开始进行看美剧学英语的尝试的。一年以后他能听懂《成长的烦恼》、《六人行》这类系列剧;高一的时候他可以听懂电影和比较复杂的连续剧;高二他到美国参加暑期的“全球青年学者”项目,发现教授的讲座尽管内容不熟悉,但他基本都能听懂……他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1、看美剧学英语的尝试

哑巴英译的思考

我的英语学习是完全失败的。虽然上学的时候成绩不错,但我始终是为了考试而学。大学毕业后,我再也没有主动拿起过英语书。现在,到国外旅游的时候,我连基本的买东西、问路都应付不了。不光我这样,我的母亲、洋洋的奶奶,大学化工学教授,还教过专业英语,她的英语也很尴尬——她能看外文资料,能用英语写化工学专业论文,但她就是听不懂,也说不出来,除非拿着稿子念。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两代人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学出来的英语却是这样的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下一代,比如洋洋,他是不是也在重蹈我们的覆辙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曾经留学日本,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了这么几个道理:首先,语言环境的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大;其次,国外学校语言教育的方式跟我们并没有本质的差别;第三,我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听”和“说”上面,也就是使用不够;第四,语感很重要,对语言来说,没有语感的积累只是“量”的堆积,很难形成“质”的突破。

明白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特别是对于国内的孩子,比如洋洋他们,既不敢放弃考试和成绩,也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没有语言环境,他们该怎么办呢?
对此我的解决思路是:从“听”入手,进行尝试;先突破一点,取得经验,再逐步解决其他问题。虽然我认为我的思路是对的,但在如何说服洋洋进行这个“尝试”上,我还是动了一番脑筋。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05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7 22:05 编辑

不知道怎么删,麻烦管理员把重复的删除吧。谢谢。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06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23:09 编辑

重复删除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39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23:08 编辑

重复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2
不知道为什么第一部分总发不上来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2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51 编辑

思路问题

初一暑假的家庭总结会上,我问洋洋:“整个初一,你的英语成绩一直都不错,你是班里的第一名。我想问一下,你下个学期的目标是什么?
洋洋说:“继续努力啊。除了抓好学校的课堂以外,我还想从单词、阅读上继续加强,而且我准备多做一些卷子,做到精益求精。”
我点点头:“我想你会这样回答的。但洋洋,这样的精益求精是很难的,你会发现以后会越来越难——作业、卷子、考试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这些我们都经历过。而且我和你奶奶的英语学习结果你也看到了,以同样的方式努力,你能确信不会重蹈我们的覆辙吗?”

洋洋一愣,想了想,摇摇头:“我不能确信。我还没见过在学习精神和毅力上比我奶奶更强的人呢。爸,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呢,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

我说:“好,问得好!洋洋,首先我们要问,英语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考试吗,是为了把介词冠词用对、单复数不出错吗?当然不是。英语是一门语言,我们应当把它当一门语言来学,要理解它、使用它。
“想想我们的汉语是怎么学的,我们是从听、从模仿开始的,然后是说、是表达和使用,然后才是认字、读书和写作。因此‘听、说、读、写’这个顺序很重要——听不懂就很难说出口,说不出就很难形成语感,没有语感就很难突破‘读’和‘写’——所以‘听’是第一步。
“而我们的学校的教育呢,在‘听’和‘说’上都有很大欠缺,而在考试的导向性上又过强——我们经常把做题当成应用,把考试成绩看成英语能力——因此们很难建立起真正的语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起来吃力而效果却不好的根本原因。”

“爸,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听’、‘说’都需要语言环境啊,我到哪里找这样的语言环境呢?”这小子思维很敏锐。
“洋洋,语言环境只有到国外才能有吗?你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语言环境的实质是一个全英语的氛围,你在这里面听到、看到的都是英语,你要表达也必须用英语。明白这一点,没有语言环境,我们是不是可以营造一个呢?”
“怎么营造,具体的办法呢?”

“从‘听’入手,用美剧营造一个全英语的氛围,训练你的耳朵。具体办法是选一部美剧,每天去听,坚持一年。一年以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英语大不一样了。”
“就这么简单?”洋洋半信半疑。
“对,就这么简单。这个办法我在日语上试验过,所以我能确信。‘听’只是第一步,以后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按照我的计划,你的英语会在高二之前攻克,具体表现是:能够阅读英文报纸,阅读原版小说,能看懂电影,能跟美国人比较流畅地进行沟通交流;到了一定程度,看着、玩着、说着、读着都是在学英语,英语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始终提高;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英语只进行简单的复习和练习即可,不用再花费额外的精力。洋洋,到了高中,这样的突破,你能想象会给你赢得多大的优势吗?”

听到这里洋洋已经两眼放光了,我知道他已经跃跃欲试。但我提出三个条件:1、牢牢抓住学校的学习,这是基础,决不能放松;2、用心,不用心什么也谈不上;3、坚持,最起码要坚持一年以上。
洋洋经过考虑后同意了。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3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0:01 编辑

操作方法和过程

洋洋是在初一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进行“听”的尝试的。第一部美剧选的是《成长的烦恼》。选择的标准很简单:连续、短小、简单、有趣。
他的具体办法是:不看字幕(英语、汉语的都不看),先听两三遍,听不懂没关系,但要认真听、使劲听;然后下载网上的英文剧本,打印出来(这个一般是妈妈帮他弄好),先看一遍,然后查主要的生词(不要全查);剧本大概弄懂后,再听两三遍(注意不要看剧本),这时候他基本就能听懂大概了;最后他会跟着感兴趣的段落,一起说、模仿。整个过程一般是五、六天一集,每天保证三十到四十分钟。

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开头并不顺利。我们原计划是暑假两个月听完十集的,结果开学一个月了才听到第十集。不过,度过开始的艰难阶段后他就顺利多了,接下来的两个月,他完成了第一季,共二十二集。
寒假,他开始看《六人行》。《六人行》实际上比《成长的烦恼》要难得多,单词量也大得多,但洋洋却觉得《六人行》更容易、也更有意思。到了这个阶段,看美剧已经不是任务了,你不让他看都不行。一个学期,他看了五季(115集)。当然前两季他是按照以前的方法认真看的,后面的几季就是浏览了。

我们一直没太在意洋洋的学习成果,他能坚持我们就已经很满足了。洋洋发现他的听力有很大提高是在初二快结束的时候,那天电视里直播两会温总理答记者问,洋洋听了一会,跟我们说:“爸、妈,我全听懂了,包括外国记者的提问和现场的翻译,除了几个经济、政治的单词不懂外,其他我全听懂了……”至此,我们知道,洋洋“听”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初三以后,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听”美剧之中,他的进步很快;到了高中,随着“说”、“读”等其他方面的跟进,洋洋的英语学习更是突飞猛进,他不仅完全实现了我们当初的目标,而且大大超越。

虽然这个尝试是由我来给他开启的,而且整个过程我也目睹和记录过,但是真正的经验和感悟只有洋洋自己最清楚。既然如此,我何不对他进行一个采访呢,让他自己来总结一下。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3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0:02 编辑

2、尝试的四个阶段

道桑:洋洋,我以前一直有个疑问:我曾经向很多人介绍过你的经验,而且我也知道很多人都尝试过看美剧学英语的方法,但成功的人并不多,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洋洋:爸,这个就很难回答了,因为每个人的问题可能都不同。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把我自己认为成功的地方、我的心得和感受总结出来,作为一个参考,或许有助于弄清这个问题。
道桑:好。

洋洋:我先介绍一下这个尝试的过程,我想分阶段来说。实际上“听”的尝试主要是初二、初三两年,高中虽然进步更大,但那只是这个尝试的延续,而且高中我的主攻方向也发生了转移。初中“听”的经历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半年,对应的美剧不同,要点和侧重也不同。

第一个阶段:开始。
首先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兴趣和习惯。美剧跟一般的听力材料相比,好就好在能引起我的兴趣,我觉得很有意思;另一方面,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就逐渐形成了听的习惯,这个习惯非常重要。其次方法和节奏也很重要。我发现有的人每个生词都查,每句话都要听懂,这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只会使听的过程变得艰难和枯燥,而且还会把完整的语言弄得七零八落。另外,每天的量不能过大,过大很难坚持;而且一集停留的时间不要过长,差不多就过去,进行下一集。我的感受是,每完成一集我就会有成就感,而开始新的一集,我又会有新鲜感——成就感和新鲜感的刺激,是我能够坚持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
这个阶段对应的美剧是《成长的烦恼》。

第二个阶段:入门。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从听不懂到大概能听懂了,虽然还有很多生词,但我发现渐渐能理解剧情了。在听力的表现上,我的感觉是从专听不懂的单词,过渡到专听懂的而忽略不懂的——有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听懂的,但我就是听懂了——这实际上是听力水平的一个很大的提高。这时候我认为我在听力上入门了,我开始真正对“听”感兴趣起来。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比如听几遍、如何查词、整遍听还是分段听、几集为单位进行重复等等,这些需要反复试验和总结,并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模式。连续剧的一大好处就是容易形成模式,而且重复使用率高。一旦形成自己的模式,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就可以了,你不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我发现,模式化是把问题简单化和提高效率的关键。
这个阶段对应的美剧是《六人行》。这部剧有些不适于孩子的话题,不过它真的很有意思。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4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0:04 编辑

第三个阶段:巩固。
进入初三后,我“听”的范围和量一下子扩大,我开始自己搜索和选择喜欢的美剧,我在主动出击。我经常会沉浸在剧情里,完全忘了身在何处,很多时候我甚至忘了我是在听英语。爸,那时候你总问我真的能听懂吗,我告诉你我能听懂,比如《波士顿法律》,这部剧比《六人行》难多了,但我可以在不看剧本、不查词的情况下一集一集看下去,还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我下载了剧本,发现有那么多单词不会呢,但我却听懂了,我自己都有点佩服我自己了。这时候,我认为我的听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精听”和“泛听”的区分。全部精听,进度太慢、太枯燥;但全部泛听则可能变成走马观花,收获有限。因此两种方式相结合非常重要。
实际上我从《六人行》的阶段就开始尝试精听和泛听了,否则我也不可能在半年内听了一百多集。后来,我会针对重点和感兴趣的美剧精听,其他的则泛听;而且,就是一部剧里面,我一般开始几集精听,后面则泛听。
这个阶段对应的美剧是《波士顿法律》、《绯闻女孩》、《吸血鬼日记》等等。

第四阶段:突破。
这个阶段我开始主动挑战不同类型的美剧了,比如法律、魔幻、历史、恋爱等等,而且我开始有意加强电影方面的尝试——电影要比连续剧难得多。“听”英语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习,而是极大的享受和挑战了。
而且通过精听和泛听的不断积累,我的听力有了真正的突破。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考过后我看了一部电影《毕业班》,爸,那是我第一次把一部电影看懂了,不是大概,而是感觉真正听懂了。另外,奥巴马给美国中学生的演讲我也全听懂了,虽然它相对比较简单,但我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听懂了,这对我来意义非凡。
这个阶段对应的美剧和电影我就不列举了,太多了,而且到了这个阶段,也不需要别人的推荐了吧。

听力上主要是这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为我的英语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高一,虽然我并没有太关注“听”的问题,但我的听力依然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速度和质量上——高一一年,我看了几百集美剧和上百部电影。而且随着“说”、“读”等方面的同步提升,英语已经变成了我的工具和最大优势,我读了几十部原版小说,我参加英语辩论赛、演讲比赛、配音大赛、模联等等,我在充分享受英语带来的挑战和乐趣。

道桑:洋洋,你的介绍真是太精彩了,我听了也热血沸腾。不过你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啊,为什么你能取得这样的成功。而且从你的描述里我又产生了新的疑惑:学英语真的那么简单吗?
洋洋:爸,怎么会简单呢,“听”只是第一步啊,它是最容易突破的,后面“说”、“读”和“写”一个比一个难,这个以后讨论的时候我会再总结。这里面我认为很关键的一点是认识和思路,有的时候思路对了,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道桑:那洋洋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的这个尝试之所以能够成功,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洋洋: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我牢牢把握住了学校课堂的英语学习。这也是我后面“说”、“读”和“写”等一系列尝试的关键所在,这是基础。我认为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忽视了学校教育这一环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课外班也好、竞赛也好,包括我的这种尝试,不管它多么厉害,也只是辅助,它不可能代替学校的基础教育——算算学习时间的分配比例,就能很容易明白这一点。

道桑:哦,这个认识很厉害,这是根本啊。那我再问你,在具体的思路和认识上,你认为哪些是关键呢,你能列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吗?
洋洋:如果排序的话,我认为是:坚持问题、瓶颈期的处理问题和跟考试的关系问题。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5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51 编辑

3、认识的三个关键问题

“坚持”只是毅力问题吗


洋洋:爸,这样的尝试,没有一年以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很难见到效果的,因此没有毅力肯定不行。但对于孩子来说,有的时候又不完全是毅力问题,不是光咬紧牙关就能做到的。在我看来,最起码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首先是方向。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方法要不断总结和调整,但在大的思路和方向上不能左右摇摆,一旦摇摆则很难长时间坚持。这一点家长的认识很重要。对我来说,如果不是你们那么坚定和坚持,我可能开始阶段就放弃了。

其次是心理。尝试的前提是孩子要有意愿,家长强迫的东西很难坚持;另一方面,坚持还要有希望,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需不断的鼓励,需要成果的激励。我在尝试的前期,你们在各方面鼓励和督促我;中期,我主要是靠不断的进步和小的成功来激励自己;后期,我已经不需要外力了,我在享受听的过程和追求更高的挑战了。

第三是方法。很多人认为不能坚持是毅力问题,但在我看来,有些也是方法问题。举个例子,我开学后经常因为作业多或者有什么事情,听英语就耽误了,后来渐渐就开始三天打鱼两天筛网了。这时候爸你给我一个建议:每天吃完晚饭后先听英语,反正刚吃完也不能马上学其他的。我采纳了,尝试一段后发现,竟然一天都没落过——这么看来,坚持有的时候也不难。不过作业多、时间不够等问题更加突出了,我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和周密计划来解决。实际上,当我真正这样做的时候,我发现根本不缺那半个小时,有的时候还多出来不少呢。你看这样既解决了坚持问题,还提高了效率,不是一举两得嘛。

道桑:嗯,总结得好。那瓶颈期的问题呢?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6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44 编辑

瓶颈期的处理

洋洋:爸,我估计很多人是在瓶颈期上败下阵来的。我看《成长的烦恼》开头很顺利,新鲜嘛,但不到三个月就有些厌倦了。我感觉不像以前想的那么有用;跟课堂的学习没什么联系;没觉得有什么提高包括听力;有时作业多了就没时间看了……一句话我到了瓶颈期了。

爸,对瓶颈期你的处理方式很高明。你没有指责我,而是认真听我的感受,然后你也并没有跟我讲大道理,只是让我查一查课本的附录单词表里的单词数。我查了一共不到600个,你问我其中有多少不会的,我统计一下大约是300个。然后你又让我估算一下,我听过的10集《成》剧本里查过的生词,我算了,每集约100个,10集共1000个;你再让我判断一下其中会的能有多少,我看了一下,大约50%能记住,80%再出现能认识。

你说:你看到了吧,就算你记住了60%,这10集你扩充的单词量也是一本教科书单词量的2倍。这应该是2个月的量,半年呢,一年二年呢,你算算是多少?当时我一下子就愣了,这个数字和这种思维方式给我很大的冲击。

后来你又让我再看一遍第一集,然后问我什么感觉。我发现我全听懂了,非常轻松。第一集我看得最认真了,里面好多都能背下来了。你说:明白了吧,不是没有长进,是你没有意识到;实际上你还没有意识到,不光是单词,里面的语法、习惯用法、俚语等,你也记住了不少;更重要的还有发音和语调,美国人就是这么说的,听多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加不可估量。然后你又让我试着模仿麦克说几句话,我一下子就说了好多,那种轻松自然的感觉我自己都很吃惊呢。爸,那一瞬间我就全明白了。我跟你说:我错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你的帮助下,我的这个瓶颈期顺利渡过了。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坚定了信心。后来啊,我发现大多数学习都有瓶颈期的,而且有的还有好多个瓶颈期呢,但是我只要冷静分析、积极面对,当我渡过瓶颈期后,我就迎来一个大的跳跃。
明白了这一点,我就不会让自己倒在瓶颈期。

道桑:好,最后这句话掷地有声。对于瓶颈期,处理方法有很多,但认识和态度才是更重要的。那第三点,跟考试的关系呢?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6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0:06 编辑

跟考试的关系

洋洋:很多人以为,找到了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会突飞猛进,成绩提高也指日可待。这是错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这都是一厢情愿。
“听”的尝试跟学校学习毕竟是两个体系和方向,因此不能指望它们简单地互相补充和促进。开始阶段,我就发现不仅对学校的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还会分散我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相应的,成绩也是一样,我的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对此,我认为家长首先要有心理准备,要沉住气,否则孩子会更加慌乱。当时你和妈妈都非常理解我,你们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你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不用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一起面对。
我自己呢,一方面想办法提高“听”的质量和效率,做好安排,另一方面,我更加注重抓好学校的课堂内容。在这里,前面说的抓好学校学习这一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一环出现了大的问题,你就很难有尝试的空间和坚持的底气;相反,如果学校学习这一环抓得好,剩下的就是调整和平衡的问题了,这就简单多了。

关系问题的处理实际上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爸,当我能够把这个“尝试”跟学校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我发现我是可以一举两得的;然后举一反三,英语和其他各科的关系问题也会变得相对容易;再推而广之,还有学习跟体育、文艺、活动等等的处理呢,这就是更大的主题了——跟这些相比,我认为暂时的成绩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而且,随着不断地努力和积累,特别是后期口语、阅读和单词量的逐步跟进,“尝试”就会变成突破,到那时,对学校学习的促进作用和对考试成绩的提升作用才会真正显现。

道桑:嗯,说得对啊,不是没有促进,而是促进不那么简单啊。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7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47 编辑

4、方法问题分析

道桑:那么洋洋,在具体的方法上,你认为那些更重要呢?
洋洋:爸,具体的方法那就太多了,哪些重要也因人而异。我的观点是:方法要多学习别人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摸索和总结,而且不论是怎么来的,经过自己实践和总结的方法才真正管用。下面我想说说我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

绝不看字幕

洋洋:看美剧学英语,我认为最基本的一点是绝对不要看字幕。带着字幕看,进去容易出来难;不带字幕看,进去难出来容易。爸,这一点是你告诉我的,你说你在学习日语上有过教训,带着字幕看,开始很顺利,很有成就感,但后来听力到了一定程度就很难提高了,而且这种依赖越是到了后期,造成的障碍也越大。

虽然当时我并不理解,但我是个很听话的人嘛,还是非常严格地照做了,有的时候字幕去不掉的话,我会拿书或者纸条挡上。半年以后,我发现自己能听懂了,看剧本的时候还有很多单词不会,但听的时候却能听懂,这一点我自己也很奇怪呢。一年以后,你就是给我看字幕我也不看了,包括英语字幕。字幕容易让我的思维产生混乱,而且很多字幕翻译得质量很差,一边看一边听简直就是受罪。

很多家长认为有字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剧情,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尽快进入“听”英语的学习状态。实际上恰恰相反,以我的经验看,这样的“容易”会给孩子埋下更大的隐患——字幕经常是理解英语的最大障碍。
字幕就相当于拐棍,孩子如果不尽早扔掉,怎么能走好,怎么能飞跑呢?

道桑:呵呵,你说得太对了。我现在看日语的连续剧会有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字幕的我能听懂,有字幕的我经常听不懂了。为什么呢?我是先从字幕理解剧情,然后用耳朵听日语,然后再互相印证,结果把自己弄得很乱。
洋洋:对啊,这里面就是思维转换的问题了。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8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45 编辑

语言思维的转换

洋洋:爸,你曾经给我两个建议:一、绝不要看带字幕的美剧;二、绝不要看英汉对照版的英文书。虽然并不完全理解,但这两个我都严格执行了,也因此受益匪浅。开始阶段我可能比别人费点劲,老是拿不准,但渐渐地我就发现,没有了汉语的干扰,我的听和读都越来顺畅,而且这一点越到后来越明显。

字幕和译文不仅仅是妨碍理解,这里面还隐含着一个更大的主题——语言思维问题,也就是汉语思维和英语思维的转换问题。这个更难突破。
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这种现象:看剧本能看懂,但听却听不懂;单个单个听能听懂,但一连起来就听不懂了。以前我总认为这是口音问题、语速问题或是熟练问题,通过加强训练就能解决,但我发现有的时候并不是这样。比如《白宫群英》这部剧,我努力了半天,还是听不懂、跟不上。后来我明白了,除了语速、单词、内容等原因外,理解速度慢才是根本原因——从听到理解的反应速度总也跟不上语速,所以会听不懂。而理解速度慢的根本原因是多了一道程序——耳朵里听到英语,用汉语理解意思,然后再转回英语——总是在两种语言思维里来回折腾,当然理解慢了。

这个问题在“说”、“读”和“写”上面都有,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比如有些同学经常演讲挺好,但简单的交流却成问题;在阅读上,很多文章单词、语法都学过,但却很难真正理解和读进去;写作就更不用提了,我们老师经常批评我们的作文,说这是从汉语作文翻译过来的。
上面这些现象都跟语言的思维转换有关,不能尽快丢掉固有的汉语思维,而强化英语思维,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而不看带字幕的美剧,不读英汉对照的英文书,正是在帮助我进行语言思维转换的训练。

另一点,在我看来,语言环境的作用也是帮助你更好地完成这种思维的转换。我看美剧的时候是完全沉浸在英语里面的,我耳朵里听的是英语,理解的是英语,脑袋里想的也是英语——这不就相当于营造了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吗。这样我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找到了语言环境,这样的训练坚持下来,那影响可就非常可观了。

道桑:嗯,是啊,这个我理解,思维转换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它又非常重要,你能在“听”的阶段就开始逾越,这很难得,也为以后的尝试打下了基础。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8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46 编辑

单词、语法、跟读和使用

洋洋:其他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感悟,比如单词、语法、跟读和使用,我简单说一说吧。
关于单词,我的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积累并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要尽量让它们“活”起来。单词有“死单词”和“活单词”之分——背过但一直沉睡的是死单词,能使用的是活单词。真正有价值的是活单词。而听美剧正是让我的单词活起来的最好途径。

我是为了听懂而去查、去背的;听的过程中,我能马上感受到美国人是如何使用的,我也会这样用;而且很多学校里学到的单词,我在美剧中遇到、听懂了,会非常高兴,我发现这会让我记得更牢固。另外,有些微妙的用法如同义词、近义词,在汉语里是个难点,但在英语里有时却很容易区分。举个例子,汉语里的“观众”是一个词,但在英语里看球、看电影、看路边的表演却是三个不同的“观众”,如果单纯背我很难记住,但在美剧里,有语境的情况下,我能很自然就区分和记住,根本用不着花心思去分析和记忆用法。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49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46 编辑

关于语法我只说一点。很多人认为如果有语言环境,语法就不重要了,这是不对的(这不适用于儿童);但另一方面,学校的英语教育特别是考试,有的时候对语法扣得过多、过细,这就容易把语法和语言割裂开,又矫枉过正了。在这一点上,我的经验和感悟是:首先在学校跟老师把语法学好、学扎实——语法告诉你语言的结构,是理解语言的捷径——然后在“听”的时候注意语法的使用问题。这样积累一段时间,特别是有了初步的语感以后,语法对我来说会变得自然和亲切——我感觉别扭的时候,一般就是语法有问题——这一点,不仅在以后的学习和使用中作用很大,在考试中,作用也很大啊。

跟读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对听力、发音都有很大帮助。但是爸,跟读是比较难的,也比较枯燥,开始阶段如果家长强制孩子跟读,往往会欲速则不达。我开始的时候也尝试过,但不是很成功,而且还稍微留下了阴影。后来到了高一,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再一次尝试,这时候效果就非常好了。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很多方法看起来很好,但运用时机和把握也很重要,千万不能盲目跟风。

使用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从我的观察来看,很多同学只有在上课或者写作业的时候是在学习和使用英语,其他时间跟英语无关;而且很多人在“听、说、读、写”的学习上是割裂开的,互相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别看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英语的效率并不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学”和“用”的分离——我们既缺乏主动的使用意识,又在手段上难以“学”以致“用”。爸,看美剧的尝试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听”对我来说既是学习,也是使用,或许正是这两点的统一让我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后来的“说”、“读”和“写”的尝试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我还发现,这几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组合好,不仅效率会大大提高,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形成学习上的化学反应。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7 18:50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47 编辑

5、总结和感悟

道桑:洋洋,关于“听”的问题我认为比较清楚了,你的总结非常清晰,很好。最后我有一个问题:从初二到现在高三,这五年你完整经历了“听、说、读、写”这几个阶段,而且你也取得了在我看来是很了不起的成绩。那么现在回头看的话,当初的“听”的尝试,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洋洋:爸,我感悟到的东西可是太多了,但要是概括来说的话,我认为是以下五点。

第一、激发了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前我学习英语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不断考出好成绩,但通过看美剧,我的‘学’和‘用’第一次真真正正有了联系。“听懂”真的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啊,就是为了这个,我也非常渴望学习,我想尽快提高。

第二、帮我找到了方法。这个尝试一开始是很艰苦的,我是咬牙坚持的。但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发现英语并不是那么难,而且一旦思路正确,形成突破,后面的学习也会变得容易。然后我又把这些经验用在其他科目、甚至是体育文艺等的学习上,发现学习是相通的。

第三、让我建立起信心。我是通过自学取得突破的,这让我的自信心有了极大的提高。有了自信,我才能不断地在其他领域进行大胆的尝试,而这又更加增强了我的能力。这一点,到了高中,作用尤为突出。

第四、为我打开了眼界。一开始,我“听、说、读、写”都是为了学习英语,但是到了高中,特别是高二高三我进入英语的深度阅读和用英语参加各种活动后,我发现,英语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我的视野和心胸豁然开朗。

第五、“听”的尝试只是第一步,如果没有后来“说”、“读”、“写”和“单词”的跟进,我的英语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因此想简简单单地看几部美剧就攻克英语是不现实的,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是,英语学习也不光是“苦”的,它可以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成就感。我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

道桑:好,洋洋,这个总结就太好了。看来我对你采访的思路走对了。既然这样,我想利用你去美国前的几个月,针对后面英语学习以及其他问题进行采访,让你系统总结一下你的学习和成长经验,你看怎么样?
洋洋:好啊。但我有个要求,你要提前跟我说要讨论的主题,这样我好先思考一下;另外,爸,你也要先列一下问题提纲,这样更集中,可以提高效率嘛,你说呢?
道桑:好,一言为定。

作者: 大大白菜    时间: 2015-3-7 18:55
收藏下,以后再看吧。
作者: JUST4Carolyn    时间: 2015-3-7 21:49
好贴必须顶。
作者: nudtac96    时间: 2015-3-8 07:06
孩子太棒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听雪超尘    时间: 2015-3-8 08:01
洋洋上过外教课么?他的口语是怎么练习的?
作者: 灰太狼wife    时间: 2015-3-8 09:17
顶顶顶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09:56
听雪超尘 发表于 2015-3-8 08:01
洋洋上过外教课么?他的口语是怎么练习的?

上过,下面一篇就是口语,后面还有阅读和写作。

另外谁给告诉一下,怎么在同一楼里直接评论和回复啊。

作者: Valoga    时间: 2015-3-8 11:14
试着点一下帖子下面的"点评".
作者: Valoga    时间: 2015-3-8 11:15
营养贴啊, 建议板主加精!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11:48
Valoga 发表于 2015-3-8 11:14
试着点一下帖子下面的"点评".

就是没找到“点评”,只有回复、管理等等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12:04
道桑6921 发表于 2015-3-8 11:48
就是没找到“点评”,只有回复、管理等等

弄明白了,好像是我的积分不够。

作者: Valoga    时间: 2015-3-8 12:15
继续发文,利国利民!




作者: Valoga    时间: 2015-3-8 12:19
本帖最后由 Valoga 于 2015-3-8 12:20 编辑
Valoga 发表于 2015-3-8 12:15
继续发文,利国利民!


试验一下。
别人的贴子可以点评,自己的好象不行。
下面只有“回复”和“编辑”。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12:20
由于没有“点评”资格,各位的“帮顶”就不一一回复了,好意心领。还是发帖吧。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12:24
(二)、口语的秘密

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年英语却总也张不开嘴呢?在口语方面外教是不可或缺的吗?口语的突破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初二一年,洋洋用看美剧的方式初步突破了听力问题。初三在他的一再要求下,我们给他请了一个外教,每周一小时,用对话的方式跟他练习口语,他的进步很快。高一,他已经可以比较流利地对话,而且用英语参加各种活动,比如配音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模联等等。高二,他到美国参加耶鲁全球青年学者项目,虽然口语跟欧美孩子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他已经完全可以应付专题讨论和日常交流了。

另一方面,洋洋的英语发音很好,“标准”、“干净”(“干净”的意思是指没有口音)是好几位美国老师给他的评价;而且他们对洋洋在没有国外教育经历的情况下,能说到这个程度也感到非常惊讶。
我留过学,我知道相对于“能说”,“说好”是更难的,而说得“标准”则难上加难。那洋洋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个问题让他自己来谈吧。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12:25
1、我们的发音有多差

道桑:洋洋,口语是我们外语学习的重灾区。听力还有美剧和英语新闻可听呢,口语连这个都没有。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没有语言环境,口语就无法突破,没有外教,口语就无法提高,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想让你对口语问题做一个系统的总结,你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看待、如何解决呢?首先我想听听你对口语问题的总的认识。

洋洋:爸,如果概括来说的话,我认为口语是“听”、“说”、“读”、“写”、“单词”这几部分里面,我们最不重视、也是程度最差的一项——因为我们的考试完全涉及不到——但它又是这几部分里面,最容易提高、而价值同样巨大的一项。口语在我们的应试体制之下作用不大,但对于真正学好这门语言来说,非常非常关键。

道桑:哦,这个开头很有气势啊。那么接下来你想怎么谈呢,你切入点在哪里呢?
洋洋:在我看来口语问题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发音和会话。我想针对这两部分分别来谈。
道桑:好,你按照自己的思路说吧,我呢会从家长的角度提出问题。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12:27
我们的发音到底有多差

洋洋:如果说口语是那几部分里面最不受重视的,那么发音是口语里面最不受重视的。这一点很奇怪,但现实情况确实如此。
我在初二之前,对口语也好、发音也好并没有什么概念。我认为我的口语很好,我念课文总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且由于大量听美剧,我的发音也确实比大多数同学要好。让我对发音的认识有根本性改变的,是那次火车上的讨论,爸,你还记得吗?

道桑:当然,那是你初三的寒假,我们一起回老家过年,这个我在博客里做过记录。不过,既然是对你的采访,你就简单概括一下那次讨论的过程和结论吧。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12:30
洋洋:好,那次讨论概括来说的话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我们的发音到底有差。聊天中我偶然提了一句,外教认为我作为外国人,发音已经很不错了,爸,正是这句“作为外国人”刺激到你。你告诉我,留学生在国外时间长了,基本上谁都能说,但说得好的人并不多,而发音好人的则更少。这也是你的教训。留学生都这样,国内学生的情况可能就更差了。我们一起分析了周围的外国人说汉语的情况,发现他们基本说的都是印度式汉语、美国式汉语、韩国式汉语……那时,我第一次意识到,我说的英语可能跟这些外国人一样,甚至更差呢。

然后你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你的表姐,另一个是金阿姨。她们是你见过的留学生中,日语最好、最流利、最标准的,日本人不仔细听也几乎听不出来她们是外国人。经过分析发现,她们共同的特点是音乐好——一个是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一个是麦霸级别的业余歌手——所以你的结论是:长期的音乐素养促使她们以学唱歌的标准来学习日语发音,这就躲过了“作为外国人”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那么音乐不好的人就学不好外语吗?肯定不是,加拿大的大山你听过他唱歌吗。再仔细分析,我们发现,音乐素养只是表面,而根本的原因是“标准正确的发音”——长期的音乐训练,让她们一开始就注重发音,并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发音,这就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音乐让她们都有一双敏锐的好耳朵,能够抓住语音、语调的细微的差别,善于模仿,最后更能够准确而优美地说出来。
因此“标准正确的发音”才是根本。

最后,你告诉我发音有多重要。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高考还是留学,面试越来越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一大堆千奇百怪、很难听懂的发音里面,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会从一开始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将会为我赢得多么大的优势啊。
爸,那次的讨论对我的震动很大,从那以后,我下决心解决好发音问题。我想学大山,我希望能像他说汉语一样,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12:33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8 12:53 编辑

如何解决发音问题

道桑:嗯,思路是这样。我的教训太深刻了,我到现在也解决不了发音问题——日本人说日语我能听懂,但我说的日语经常日本人听不懂。那你是如何解决发音问题的呢,你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吗?

洋洋:我的办法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
1、确认哪些是标准的发音。我认为基本有三个方面:首先我们的教材和很多辅导材料,它们大都附带音频资料,这些一般比较标准;其次是国内外新闻播音员的发音;第三,有些好的连续剧,比如《波士顿法律》等等,而《洛奇》里面史泰龙的发音则很差。

2、我在听美剧的时候,就不光满足于听懂了,我开始注意他们的发音、语调和节奏,我的耳朵开始变得敏锐,而且这样的尝试也让我的‘听’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成就感。另外我还加强了跟读和模仿。

3、我每天拿出五到十分钟来练习,主要是朗读,一开始是课文,后来是新概念,再后来是我买的《美文诵典》等等。以前我总是满足于背课文,这也是我们老师常常要求的,但我发现,如果用朗读的方式背下来的话,会一举两得。而且坚持一段时间,我会形成比较好的发音基础和习惯。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12:34
4、我有确认和检验的习惯。我经常把我朗读的文章录下来,然后跟磁带对比;另外我不是还有外教嘛,我会请他给我指导和纠正发音。

5、坚持。爸,我上面做的这些你会发现,并没有额外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这些我以前也在做,只是在方法上做了调整,但就是这样的调整,坚持半年、一年以后,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是初三下学期开始这些努力的——你看那么紧张的中考准备阶段也可以做这些呢——仅仅过了半年,我的发音和口语就大大改观了。高一的时候,我们班每个人用英语做自我介绍,我一张嘴,老师和同学都很吃惊,很多人都以为我是美国回来的呢。后来学校的演讲啊、比赛啊、外国学生来访的接待等等,就总是派我去了。

另外一点,在努力的过程中,我发现音标很重要,而我们对音标掌握得并不好,所以我又重新学了一遍音标。这可以说是这个阶段我的最大的感悟。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8 12:35
道桑:哦,洋洋,这个感悟很厉害。我的日语就吃这个亏。后来我发现,我连最基本的五十音图都没发准——而这已经是在我留学四年以后了。你是怎么发现这一问题的呢?

洋洋:我们讨论过发音问题之后,我就很注意这一点了。我发现在我们班里,同一个单词,就是看着音标读,很多人的发音也差别很大,这说明很多人的音标都不准。另外,我跟外教问单词的时候,他不知道或者不确定了,也会查词典,然后根据词典里的音标告诉我怎么读——你看美国人也用音标来发音呢。明白了这一点,反过来想,如果我的音标学得很好,我最起码可以正确地读出来,而不用总是依靠别人了。

道桑:那你怎么掌握正确的音标的呢?
洋洋:爸,这个不难啊,现在那么多教科书、磁带还有网上的视频演示等等,都可以教给你啊,关键是看你重不重视了。真要认真学,一个星期都用不了,就可以完全掌握。实际上除了基本的音标,还有长音短音、清音浊音、升调降调、音节轻重的把握等等,这些也是基础发音的一部分,真掌握好了,对以后的口语非常有帮助。所以我觉得音标不好好学真是太可惜了。

道桑:嗯,有道理,音标是基础啊。很多人就是因为它很简单,没有重视起来,以后会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打转、困扰,不聪明啊。
洋洋:爸,发音问题是投入最少,但效果最明显的一项,我以后的经历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发音的好坏对会话、对语感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所以我的建议是:发音问题越早重视、越早解决越好。

道桑:好,那么我们进入第二部分——会话。
作者: duoduohou    时间: 2015-3-9 09:27
又见道桑的贴子,开心!!!
作者: Valoga    时间: 2015-3-9 09:40
组织有序、脉络清晰、文笔自然、……
绝了。

作者: Valoga    时间: 2015-3-9 09:41
要是能上视频,哪怕一段,会更雷人!
作者: 离我最近的天使    时间: 2015-3-9 09:43
膜拜啊!这个太有用了,学习了!真的庆幸我们才小学,还很来得及
作者: 离我最近的天使    时间: 2015-3-9 09:43
膜拜啊!这个太有用了,学习了!真的庆幸我们才小学,还很来得及
作者: 朝青龙    时间: 2015-3-9 10:05
收藏了 帖子超有营养 感谢LZ
作者: rain0820    时间: 2015-3-9 10:25
好想好想认识楼主啊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0:26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23:11 编辑

2、会话的三个层面

洋洋:爸,前面说过了,我把口语分为发音和会话两部分。发音呢尽管很重要,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会话就复杂多了。我把会话分为三个层面:“敢说”、“会说”和“说好”。

据我的观察,很多家长和同学只重视会话,却常常忽略了发音。但在会话里面呢,又只重视“会说”,而没有意识到“敢说”的问题,又没有在“说好”上下功夫。同样,很多人对于“会说”也存在误区:
其一,认为没有语言环境和外教就无法解决;
其二,认为有外教就一切万事大吉了。
这几点造成了很多人虽然也下了很大功夫,但口语却总也无法突破。

上面说的还是比较重视口语的家长和同学呢。对于更大部分的同学来说,口语情况更差。这一点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责无旁贷——考试的导向性太强,而口语根本没有考试。当然老师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了,也在做出努力和改变,但说实话收效并不大。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高一学校还有很多练习口语的活动,上英语课大家也很活跃、说得也比较多;但到了高二,基本上就是做题和考试了,活动越来越少;高三就更不用说了,一切跟考试成绩无关的东西基本都被消减。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0:28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10:29 编辑

道桑:洋洋,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是怎么解决呢?我们的考试体制就是这样,你只能在现有体制之下给出解决方案,否则没有太大意义,对吧。当然这个问题太大,有些难为你了,你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只谈谈自己的总结和感想。

洋洋:爸,这个问题是不太好谈,切入点把握不好,会很空洞。我前一阵不是给外教当助教嘛,班里都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我想结合我观察到的他们的问题,按照上面我分的“敢说”、“会说”、“说好”三个层次,分别谈谈自己的分析和总结,然后给出我的建议。你看怎么样?

道桑:好,这对别人可能更有帮助。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0:30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23:12 编辑

“敢说”是心理问题也是方法问题

道桑:洋洋,我自己学过外语,也留过学,我知道从“听”到“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特别是突破“敢说”的心理大关是很难的,不是简单下个决心就能做到。因此我对你如何突破这一关非常感兴趣。

洋洋:我认为“敢说”首先是一个心理问题,其次呢也是一个方法问题。
为什么说是心理问题呢?从我当助教的这个班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有些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口语的重要性,没有学习的意愿,不珍惜机会,有的甚至是被家长逼着来的;其次是不自信,不敢大声说、害怕错误、总是被动应付;第三,表达上有很多小毛病,比如声音很小、不敢看外教的眼睛、捂嘴、身体乱晃等等。

另一点,上面这些问题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并不是只在英语会话上才有的,这些学生在语文等其他科目上,肯定不同程度也存在类似问题,只是在英语上表现得更加突出明显罢了。所以啊,我认为心理问题是相通的,仅仅盯着英语会话或者只是把孩子交给外教,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那为什么说也是个方法问题呢?有些同学也有意愿、也努力了,但为什么总是无法突破“敢说”呢,这就是方法问题了。比如,有的同学不知道说什么,两三句话以后就没有可说的了;有的呢,是听不懂,听不懂怎么说啊;还有的呢,是不会表达,他没有经验,有没有足够的训练,当机会来的时候,他根本无法应付。
所以,“敢说”并不是下决心或者大胆就能解决的啊。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0:33
道桑:好,总结得好。那洋洋,你是怎么突破“敢说”这一关的呢?另外你的建议呢?
洋洋:首先,我有强烈的愿望,我想说,我想用英语交流;其次,我有大量的准备,我的英语基础很扎实,我还看了很多书,听了一年的美剧,所以当我一遇到外教的时候,我能马上进入状态;第三、我有外教,他帮助我更快地突破“敢说”这一关;第四、我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比如旅游、英语辩论赛、模联等等锻炼我自己。

我的经历和总结就是这些。下面说说我的建议。
1、改掉小毛病。交流上的很多小毛病别看不起眼,但对心理的影响很大——我当助教的时候可以很清楚看到这些小毛病是如何影响“敢说”的——所以突破心理问题要从突破这些小毛病入手。我自己曾经有意识这样做过,我知道很有效。

2、放慢语速、大声说、从简单的说起。放慢语速、大声说,能让会话变得容易,也能让你越来越有信心;另外,不要一上来就谈政治、经济等复杂的话题,不要总是试图用你新学的单词或者繁复的句式,从简单的说起,循序渐进更有效。

3、说话要完整。说话要超过三个字,比如别人问:“你介意我打开窗户吗?”不要只回答:“不。”要说:“不,我不介意。”如果能再加上“请吧”就更好了。别看只是多了几个词,但在口语学习的层面上来说,这是意识的问题,是个很大的飞跃。

4、要有抗打击能力。学习总有一个过程,有的人碰了钉子,就再也不敢了,但有的人照样主动出击。这一正一反,积累下来,差别可就大了。


作者: WUYUNFEI    时间: 2015-3-9 10:33
天涯道桑,名不虚传啊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0:36
“会说”的关键是“输入”和“输出”

道桑:洋洋,“敢说”总结得很好。那么“会说”呢,“会说”的关键在哪里呢?
洋洋:我认为“会说”要把握好两个方面:“输入”和“输出”。你看“会说”这个词就很有意思,“说”前面是“会”字——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说”上,但忽视了如何去“会”,这怎么能“会说”呢?

对于“输入”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听”,“听”的输入不够,“说”就非常困难。针对这一点,我的感受太深了,如果没有那一年的大量“听”美剧,我的“说”肯定完全不一样。
除此之外,“输入”的方式和内容还有很多。比如阅读不是输入吗?背单词不是输入吗?背课文不是输入吗?朗读、跟读这些训练不是输入吗?这些我们平时也都在做,但如果以“输入”、“输出”的视角来看的话,我想认识和做法可能就会不一样了吧。

比如我们看汉语书,脑袋里是有读音的(我看金庸的小说,脑袋里连武打动作的声音都有),为什么看英语书,就只满足于理解意思呢?背单词,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拼写上,因为这样考试就不会错,但如果为了“输出”,读音不重要吗?我们经常背课文、背美文,但总是满足于把文章背下来,何不再进一步,用朗读的标准去背呢?听也是啊,为什么只满足于听懂呢,语音、语调、表达方式等等,不也应该注意吗?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0:38
那么对于“输出”呢,有些人把课堂上的那点问答和练习当做“输出”,这差得实在太远了;而有些人把每周一两个小时跟外教的对话当成“输出”,在我看来这也远远不够。“输出”是一个很长期的训练,不重视不行,不坚持也不行,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应试体制和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

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除了有外教和利用各种机会多说以外,我的方法主要有两点:
1、多参加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特别是模联等这样的活动是很锻炼人的,我总是尽量多参加。
2、想方设法进行训练。举个例子,我经常在我的房间里,把我看的书、听的演讲或者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感受,用英语、用自己的语言大声讲出来。
我有的时候会对着镜子说,有的时候会对着我妈妈说(她听不懂没关系,只要当听众就好),有的时候干脆就对着空气说,我把它(她)们当成听众,发表自己的演讲。有的时候我还会录下来呢,自己听,自己给自己当评判。类似的办法有很多,学校里的活动也很多,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意识,能不能把握了。
“输出”啊,归根结底就两个字:“多说”。

道桑:哈哈,自己演讲,我知道你在学历史和地理上用这个方法,原来出处在这里呢。
洋洋:嗯——,很难说哪个是出处,不过方法是相通的嘛。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0:39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23:13 编辑

“说好”要把握“规律”

洋洋:“会说”的下一步是“说好”。“说好”是这三部分里面最难的,但它对语感的形成、对使用以及对“读”、“写”等其他方面的帮助也最大。我认为要想“说好”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发音。发音是“说好”的首要问题。很多人在经历了“敢说”和“会说”的阶段之后才发现,发音不好是制约他们“说好”的最直接的障碍。因此我建议,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发音问题,而且在以后“说”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发音的训练和提高。另外,如果以“说好”的标准来看的话,发音的内涵要丰富得多,比如节奏问题、语调问题、语气问题等等,都是发音的一部分啊。

其次是“输入”的深度和广度。前面在“会说”里探讨过“输入”的问题,那么对于“说好”来说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是深度和广度。比如,“听”要在“精听”上加强,“泛听”对“会说”的阶段更有用,但“精听”则对“说好”更有帮助。再比如,阅读上要更深入和广泛——胸有千言才能出口成章嘛。同样道理,单词和写作也是一样。

第三呢,我认为要把握规律。发音和会话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习和掌握它们的规律,是“说好”的最大关键。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爸,你记不记得,我看过一个网上的有关英语口语的教程视频,这个对我的影响可太大了。那个视频只有不到两个小时,但它系统总结了发音的问题在哪里(包括美国人的发音问题),然后告诉我好的发音是什么样的、它的标准是什么,最后又告诉我如何获得好的发音、如何训练。看完了,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我知道了元音发音的类型和正确的发音位置,再比如我知道了如何把握音节的轻重、如何控制句子的节奏等等……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0:40
道桑:洋洋,我插一句,那个视频叫什么,你是怎么找到的呢?
洋洋:我忘了。类似的视频有很多啊,到网上一搜就能搜到一大堆。我想说的是:并不是这个视频有多厉害,有什么了不起的秘诀,而是它从一个侧面为我揭开了英语发音的规律。真正起作用的是“规律”。
道桑:洋洋,你能说出“规律”二字,太让我吃惊了。你是怎么想到去找视频,进而发现规律的呢?

洋洋:呵呵,这个实际上是受网球视频的启发。(关于网球的视频,在体育篇会有叙述——笔者)。至于怎么去发现“规律”,这个也并不仅限于视频或者教材啊,关键看你是不是有这个意识和认真思考了。我的第二个例子就能说明这一点。
我看《白宫群英》的时候,想模仿里面的谈话,但我发现无论怎么练习,都跟不上他们说话的速度和节奏,就是背下来也跟不上。后来我对着镜子练习,再反复对比电视里的相同部分,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基础口型就不一样。美国人是咧着嘴说话的,这让他们在词和词的连接上更顺畅、更容易;而我是收着嘴说话的,这样每次达到发音位置和口型都要稍微多费点劲。就这一点点区别,“说”的整体差距可大了。

发现这一点,我就学他们的基础口型,也咧着嘴,没想到稍加练习后就能很快跟上了。爸你看,这不是熟练的问题,也不是单纯努力就能解决的。此后,再进一步,我还发现两种语言发音时的肌肉群、喉咙和舌头位置等也稍有不同,当你有意识训练并形成习惯以后,“说好”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我的感悟是:每一种语言都有些它自己的发音规律和特点,按照规律去努力,事半功倍。

道桑:洋洋,基础口型不一样这一点,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发现,别人也说过类似的道理,比如要像咬着棒子一样来练习英语口语。但是,你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来发现这一点的,这就不同了,在学习上,这一点意义重大。
洋洋:嗯,我明白。所以我总说吗,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找到的办法往往更有用。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0:42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23:13 编辑

3、外教是不可或缺的吗

道桑:洋洋,口语问题我们基本清晰了,但对于外教,我有点越听越糊涂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你认为外教不可或缺吗?

洋洋:爸,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发音”、“敢说”、“会说”、“说好”这几部分,没有任何一项是缺了外教就绝对不行的。况且我们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有那么多的参考资料、视频和学习网站可利用,所以我认为,外教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如果能有外教,那当然更好了。外教是催化剂,利用好了能引起学习上的化学反应。我就跟外教学了三年半,收获实在是太大了。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我在跟外教学习之前就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其中最主要的是“听”。我听了一年多的美剧,所以当我一遇到外教的时候,能够很快进入“说”的状态,而且提高很快。

其次,口语练习很散,外教又不像国内老师那样会很严格督促你,所以稍不注意,对话就会变成低水平的漫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刚开始提高很快,后来就停滞不前的原因。我一般上课之前会准备两三个话题,并且查阅背景资料和相关的单词,这样我跟外教聊的时候就能尽量保证深入和有效。换句话说,学习质量要靠自己把握。

第三,口语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没有长期的坚持,很难真正提高,更不用说是突破了。先后跟这个外教学的人我知道的有十几个,但大部分都坚持不了一年,有的看到对考试没什么帮助,甚至两三个月就退出了。而我坚持了三年半,我的收获和进步一年比一年大。

总之一句话,有了外教,你要珍惜机会,充分利用好外教的资源;没有外教,那就在基础上下功夫,把握好“输入”和“输出”,一样可以练好口语。我们模联社就有很多这样的同学呢,就靠课堂和自己的努力,照样可以用英语舌战群儒。


作者: 果果666    时间: 2015-3-9 10:43
看见道桑的帖子出现再天健了,好激动啊。希望道桑在天涯也要继续哈,呵呵。另外,你只要升到“小学生”就能点评了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0:46
4、“总结陈词”

道桑:洋洋,我没想到你对口语问题能谈得如此清晰和透彻,特别是你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这更不容易。我记得你说过《波士顿法律》每一集最后都有很精彩的总结陈词,那我现在就给你机会,你对今天的讨论,会发表什么样的“总结陈词”呢?

洋洋:爸,听力和口语,当我经过努力取得一定的突破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它们有多重要。而口语相对于听力来说,给我的惊喜还更多呢。

举个例子,耶鲁青年学者计划的申请成功后,我又申请了奖学金。在最后的视频面试上,刚开头没说几句话呢,面试官就说:你的英语非常好啊,你是在哪里学的呢?你以前到过美国吗?我告诉她我是在中国学的,我也没有去过欧美国家。她听了说:哦,那你一定非常聪明啊。
你看,她并不知道我的英语考试成绩,也不知道我的单词量,但她就凭简单的几句口语交流和发音,判断我的英语“很好”,而且认为我很“聪明”。这一幕后来一再重复上演,特别是留学申请的面试上,对我的帮助可太大了——面试中还有比这更好的开头吗?

爸,我说这些是想证明的口语和发音的重要性,因为这经常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过分拔高这样的这个“开头”就是投机取巧了,没有单词、语法、阅读、写作等等的大量积累,特别是没有思想深度和阅历的支持,这样的“开头”也就只是“开头”罢了。
以上是我的“总结陈词”。

道桑:好,精彩!洋洋,下一个议题是“阅读”,还是给你两三天时间,你考虑考虑吧,我希望也能像这一次一样精彩。
作者: JUST4Carolyn    时间: 2015-3-9 11:44
洋洋这孩子最可贵的是达到一种可以自我总结反思,自我激励,自我训练的程度。英语学习仅仅是他的这些综合能力的一方面的体现。还希望楼主在从其他方面总结分享,让更多家长受启发,多受益。

当然有等不急的家长可以移步天涯网家有学童版块。嘻嘻。
作者: 红火aaa    时间: 2015-3-9 15:58
写得太好了,期待下期
作者: 雨在飘    时间: 2015-3-9 16:04
一位用心的家长,一个好学优秀的儿子,为你们点赞,早就看过天涯的帖子http://bbs.tianya.cn/post-767-7085-1.shtml,祝福同一所学校的孩子越飞越高
作者: lihouhang203    时间: 2015-3-9 16:23
这么小的时候就能总结并且践行,实在是不得了。也从英语的学习体会到了远多于英语本身的东西。楼主和孩子的文学功力同样给人很深的印象。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31
多谢各位点评。抓紧时间赶紧贴完。每次要分段、要调整,还真挺费劲。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32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23:14 编辑

三、“阅读”如何“理解”

家长和孩子都很重视英语的阅读,但为什么效果却并不好呢?英语阅读里面最难的是什么呢?SAT的阅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洋洋的英语阅读我没太在意,我知道他一直在读,也喜欢读,我所做的只是鼓励他多读书,并且在他要买书的时候“慷慨解囊”罢了。
但是,初中我发现他已经开始看《金银岛》、《哈利波特》等原版的小说了,我有些惊奇;高一,他开始看《福尔摩斯》、《基督山伯爵》、《战争与和平》这类大部头;高二,他开始进入历史、政治、外交等专著的阅读,这就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了——这类书看汉语都不容易,何况英语呢。

在阅读上他是怎么做到这一步的呢?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35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23:15 编辑

1、阅读的问题和误区

道桑:洋洋,英语阅读我以前没怎么关注过,所以你的情况我真的不是很了解。但另一方面,我知道你在阅读上进步非常大,我很惊奇;而且我还知道你在阅读上获得还不只是英语能力这么简单,所以我对今天的这个采访非常期待。
洋洋:呵呵,爸,谢谢你的夸奖。

道桑:那么首先我想问是,关于英语的阅读,你是怎么认识的呢?另外,对于现在的学生,你认为阅读上存在哪些问题呢?
洋洋:爸,阅读跟听力和口语不一样,听力和口语是大多数人没怎么重视,训练也不够,但阅读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啊,花费精力也最多,但很多人效果却并不好。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这么几个方面:

一、看了很多,做了很多题,也上了很多学习班,但学校考试中很简单的阅读理解还是应付不了;

二、没有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除了考试和课本,连简单的报纸、小说都读不了;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范围很狭窄,更没有体会到英语阅读的乐趣和它独特的美。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37
道桑:哦,这个开头很有气势啊,不错!
洋洋:爸,我周围的同学大都很聪明、很努力的,但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很多人阅读的效果并不好。我简单分析了一下,我认为可以把他们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把主要精力用在解题上,虽然也读了不少,但只是为了考试而读,为了解题而读;第二类呢,也努力了,也大量读了,但好像总是不入门,提高也不大。

道桑:这个分法很新颖,那原因呢,是什么造成这种状况呢?
洋洋:对于第一类,我认为是输入的基础不够,这一点跟语文做个类比就很清楚了。语文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看各种各样的书籍、报纸和杂志的,即便是这样,语文老师还一个劲让我们多读书、广读书呢——语文的阅读理解,光靠做习题能拿高分吗——语文这样,英语也是一个道理啊。而且考试的阅读理解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不是阅读的目的啊,把注意力和精力都用在这上面,有点本末倒置吧。

对于第二类呢,我认为主要是方法问题,在阅读方法上存在几个误区。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37
误区一、依赖汉语注释。很多人喜欢读英汉双语的书,认为这样又快又好,还不容易出错。我认为这是错的。如果你总是用汉语来确认英语意思,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依赖性,会阻碍英语的理解;另一点,双语的阅读,留在脑子里的经常是汉语信息,而不是英语,这会让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

误区二、每个生词都查。很多人以为这样不仅锻炼了阅读,还增加了单词量,一举两得。这更是错的。阅读的连贯性很重要,过多查词就会破坏这种连贯性,让你很难形成语感,进而破坏阅读的整体感受。另一点,阅读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一旦支离破碎,你很难从中体味到阅读的乐趣和文章的美。为了几个单词而伤害了整个阅读,这是得不偿失啊。

误区三、书不对。书的选择很重要,首先要从易到难,注意循序渐进和积累;其次要适合自己,否则很容易读伤;第三要兼收并蓄,不要只读一类书,要多尝试;第四要警惕劣质书,特别是少儿的图书,这个我就遇到很多次了。
我觉得主要问题就是这几点。

道桑:洋洋,你的观察和思考很独特,分析也很有见解,但是你有解决办法吗,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洋洋:爸,这个问题你提得太大了,我不知道从哪里回答啊。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39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23:15 编辑

2、阅读的经历和感悟

小学

道桑:这样吧,你既然走过了阅读的全过程,想必有很多经验和感悟,你先给自己的阅读经历划分一下阶段吧,然后再谈谈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和感悟,怎么样?

洋洋:如果非要划分的话,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学、初中和高中。
先说说小学。这个阶段大概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我主要读的是《企鹅英语》。这套书虽然是简写版,但好像是外国人编的,全英文,没有任何汉语,质量非常好,也很有意思。另外它是分级的,每个年级十来本,内容很丰富,而且每本都是薄薄的一册,容易读,读完了也有成就感。

感悟嘛,首先我感觉我竟然能读英语书了,读完了一册我兴奋得不行,这种成就感和这种乐趣是进入阅读的第一步;然后随着数量的积累,我读得越来越快,这是阅读速度的提高;第三呢,随着我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我又不断尝试新的、更高水平的部分——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把初中三年的都读完了。

道桑:这个系列的书你大概读了多少本,三四十本?
洋洋:远不止。我大概是从二年级那套开始读的,一直读到初三,一共八个年级,每年级十几本,你算算吧。当然还有其他的,但小学阶段有代表性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套书。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40
道桑:那你是怎么想到读这个的呢,书是谁帮你选的?

洋洋:契机是这样,有一次在课堂上,一道选择题是没学过的,我们都没做对,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老师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他也不知道,只是感觉这个是对的。老师问他平时怎么学英语的,他说没什么别的就是自己看书,看这套《企鹅英语》。

后来我们老师研究了这套书,说很好,推荐给我们,让我们也课后阅读。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怎么样,但我是坚持下来了,我坚持了三年。后来我明白了,那个同学虽然也是蒙的,但他是靠语感,这个语感实在太重要了。

小学阶段基本就是这样,就是个起步。对我来说我体味到阅读的乐趣,我能读懂了;我读得越来越快,我有意识提高阅读速度;我读得越来越多,我更渴望尝试新的阅读。
这里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两点:兴趣和正确的习惯。这些都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道桑:总结得好!那么初中呢?(我在纸上记下“如何快”、“正确习惯”,准备后面再提问。)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41
初中

洋洋:初中我已经不满足于那些简写版的阅读了,我主要读的是原著,从《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利波特》等简单的读起,然后是海明威、杰克伦敦的小说,后期也看了《呼啸山庄》、《简爱》等,但类似勃朗特姐妹的书我主要是高中攻克的,初中还只是尝试,感觉比较吃力。另一方面,我也坚持看纽约时报和杂志,这些是时事方面的,对我的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拓展和补充。

这个阶段已经不是感兴趣这么简单了,我读完一本书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这可是整本的原著啊;其次呢,我渐渐能够体味到英语文章的美感,包括英语里特有的韵律感;然后我开始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阅读,这不仅增强了我的能力,同时开拓了我的视野。

道桑:洋洋,关于英语的美感,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洋洋:爸,这个拿汉语做个比较就清楚了。汉语有修辞、有节奏、有韵律,对吧,英语也有啊,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句话写得真漂亮,朗朗上口,过目不忘;然后呢,汉语文章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段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很有启迪,表达也很有气势,英语也这样,英语也有那种简洁、深刻的美,很多句子一出来你就会记住,跟它有共鸣;第三,读多了你会感觉到汉语和英语的不同,有些话汉语说起来非常漂亮,但有些话英语表达就很有气势,这是互相很难替代的,也是不同语言的魅力所在。当你能感受这些的时候,你就会非常讨厌英语里面夹杂着大量的汉语,或者汉语里面嵌着英语。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42
道桑:我明白了,没有语感,没有一定的积累,你很难体味到英语阅读的美。
洋洋:说到语感,爸,这是我初中阅读的最大的感受。小学阶段的阅读虽然也培养语感,但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大量阅读之后,特别是读原著和报纸,语感才真正形成。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你会发现学校考试的那些阅读理解真的很简单。
道桑:嗯,不错。那高中呢?(我记下“考试简单”。)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43
高中

洋洋:高中阶段跟小学和初中不一样了,不是报纸和简单的原著小说了,而是范围一下子扩大。我看的基本上是美国高中学生的必读读物,比如历史、外交、社会、人物传记以及名著,当然还有AP课程和一些大学的教科书等等。这个阶段就比较深、也比较难了,举个例子《美国外交史》,这本书对我的阅读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里面的文章,就是一个不认识的单词都没有,真正读懂也很困难。

不过高中,我感觉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我竟然拿着《福尔摩斯》、《战争与和平》在读,拿着美国大学的政治教科书看得津津有味,那种阅读的自豪感是小学、初中远远无法比的。而且我的阅读一下子扩大,特别是后期的政治、经济、历史等书,让我的心胸和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很多,好像走入一个新的世界。

但是,随后的打击也是实实在在的——单词量严重不够。我小学、初中都没怎么背单词的,但高中我真背了,四级、六级、托福、SAT等等,大量地背了,现在我还每天都背呢。
另一点,高中阶段我一直注意训练我的阅读速度,这很重要,一方面是大量阅读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也在为大学做准备。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43
道桑:好,洋洋,你的高中阶段一听就不一般啊,看来很有收获啊。

洋洋:呵呵,不过说实话这个阶段我也没有完全突破,我也在不断努力呢。
爸,说到这里我想总结一下。在我看来,不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规律是一样的——首先你要感兴趣,其次你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努力,第三你要坚持和积累。从过程上看也一样——进入新的领域,慢慢熟悉,加速、成长,然后又来到下一个平台。所以阶段和平台不一样,但规律是一样的。

到最后啊,习惯是你自己的,方法是你自己的——这个是没有什么统一标准,也不存在万能良药——你应该在不断的重复和挑战中找到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根本。这也是我最大的感悟。

道桑:洋洋,问题和你的经验我大致上我了解了。下面我想问你几个具体的问题。
洋洋:好啊,你问吧。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45
3、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道桑:洋洋,你前面不是说不要每个词都查嘛,那查哪些呢,怎么积累单词呢?

洋洋:我的意见是,阅读的时候尽量不要查词,最好都不查。我读书的时候会拿一支铅笔,把不会的划出来,但我轻易不查,除非这个词反复遇到或者很重要,已经阻碍了我的理解,我才会赶紧把它解决掉。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阅读的连续性和阅读的速度,还有这样会帮助你锻炼阅读能力——你会慢慢从老是盯着不会的词过渡到专门看会的词,然后推导出不会的词,这可是阅读能力的很大飞跃哦。

单词的积累嘛,我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看完一本书或者其中一部分,就会把划下来的单词,挑重要的整理到本子上,然后再查和背;另一个是集中背,比如课本和新概念的单词表,还有四级、托福的单词书等等。我发现这两种方法都很管用。

道桑:那怎么提高阅读速度呢?

洋洋:这个问题除了大量阅读、大量积累和坚持以外,平时的阅读习惯也很重要。我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点:

一、尽量少查词。这个不解释了。

二、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英语单词的独立性没有汉语那么强,经常是几个词组成一个语义组来表达意思,因此你要养成一块一块、一组一组读的习惯,这样有助于迅速捕捉文章要表达的东西。

三、不能太慢。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验:越是慢慢地、使劲地读,反而读完以后脑子里一片空白,因为太慢了反而阻碍理解。我的经验是,适当地提高阅读速度,尽量快速抓住语句和段落的意思,然后迅速组合,这样适应一段以后,反而会读得又快又好。

四、不要出声读。你要朗读就好好大声读,但阅读不要出声,这会影响速度和理解。

五、不要用手或者笔指着读。有些老师会建议这样读,因为这更仔细、不容易遗漏,对考试有帮助。但我认为这是不个好的习惯,以后会制约阅读和理解速度的提高。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46
道桑:嗯,很好,这是实打实的经验之谈,很重要。我以前总是奇怪你怎么能看那么多书,现在看来你的速度真的很快啊。

洋洋:爸,我一直以为我的读书速度很快呢,但去年参加耶鲁的项目,我才发现自己差远了。很多美国孩子拿过一篇A4的材料,扫几眼就看完了,然后跟你讨论起来要点都不带落的。

道桑:哦,这么厉害啊,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洋洋:这实际上很简单。回国后,我做了一个试验,拿汉语的各种材料,分别打印到A4纸上,结果我也可以做到啊。他们看英语文章,不是跟我看汉语文章一样嘛。

笔者:哈哈,原来是这样啊。

洋洋:但是爸,这里面我发现这么几点:1、速度跟你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和你的阅读习惯有关;2、这样的阅读习惯是经过长期磨练的,一目十行不是天赋,而是训练;3、好的阅读习惯对思维的训练和提高很有帮助,扫几眼看个大概并不难,难的是把要点归纳出来。所以啊,那些美国孩子还是很厉害的,我要向他们学习。

道桑:好,这个认识就很不一般了。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48
4、SAT的阅读是怎么回事

对考试有帮助吗

道桑:洋洋,你的这些阅读训练对考试有帮助吗?

洋洋:那帮助可大了。对很多同学来说,学校的考试为什么难呢?首先是量大,一张卷子五篇阅读理解,看着都头疼;其次是经常读不懂,不懂还要做后面的题,准确率当然无法保证;第三是速度不够快,有的时候读都读不完,做题就更不用说了;第四是对生词有恐惧感,一遇到几个不会的就懵了。

但这些对我来说就不是问题了。我的阅读量、理解力、阅读速度已经高出考试的范围,那些考试的阅读理解,顶多就是我读的书里的一小段节选,而且还经常是简单部分的节选,所以对我来说很容易。另外,我对生词没有恐惧感,阅读中我已经很习惯它们的存在了,我有各种办法对付它们。说句题外话,我们的考试是很人性化的,重要的生词会标出来给你解释,没标出来的一般都是不重要的,根本不影响理解。

所以啊,当你不断积累、能力达到的时候,你会发现学校的考试真的很简单,你甚至感到自己能看透考试。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49
道桑:“看透考试”,好,厉害!但是洋洋,这里面有个问题了:你认为考试简单,是建立在你的能力已经高出考试范围的基础上,但这对别人没有用啊,大部分孩子高不出来怎么办呢?

洋洋:爸,“高出”是我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考试简单”的根本原因。那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思路问题。如果你总是被动跟着考试走,如果你的阅读总是太功利、太狭隘,那考试就一直是个问题;但如果你针对阅读的本质下手,真正提高阅读能力,你就会发现,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解题的能力才会提高,考试才会容易。

道桑:嗯,有道理。思路对了,再加上努力,考试才能变得简单。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50
阅读里最难的是什么

道桑:下一个问题,你认为阅读里面最难的是什么,是读出韵律和美感吗?

洋洋:爸,韵律和美感并不难,阅读里面最难的是理解——我说的“理解”不是做阅读理解题,而是真正的阅读理解。当你读到一定的程度,你会发现,看明白什么意思不难,难的是理解——理解文章背后的蕴意,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这个就太难了。这一点上,跟汉语的阅读也很相似,很多名家名篇,一个生字都没有,但要读懂、读透,难了,没有一定的积累和训练,很难做到。

道桑:嗯,你用汉语一类比,我就明白了,确实是这样啊。这么说来的话,我们以前学英语,在阅读上量不够、深度也太浅了,对吧。

洋洋:对,这就是我想说的。在我看来,我们的学校英语教育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不够的,而我们的考试又在字、词和语法上过于纠缠,所以整体的阅读水平并不高——基本上处于“明白意思”的阶段,也满足于“明白”以后能把题做对——而这一点我认为是阅读问题的所在。
我经历了各个阅读阶段,所以我深知阅读是一个不断攀升的过程,量是如此,难度、深度、广度更是如此,如果总是在低水平上打转,单纯读得多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这一点从SAT的阅读考试上来看就再清楚不过了,那些文章,单词、语法我基本都会,但就是理解不到位,所以成绩不高。

道桑:嗯,好,我正想说SAT的问题呢,不过在那之前,我还想问一点,你说“韵律和美感并不难”,能解释一下吗,我认为这可是很难的啊。

洋洋:爸,韵律和美感是你学习到一定程度、努力和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能够感受到的东西,这怎么会是最难的呢?

道桑:哈哈,对啊,我们总认为它难,是因为前面有个定语——“英语”啊。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53
SAT的阅读是怎么回事

道桑:洋洋,你对阅读的理解和你的努力到了这种程度,那为什么SAT考试的阅读成绩却不高呢?而托福你没怎么准备,成绩却不错,这又是为什么呢?

洋洋:托福啊,是针对外国人的英语水平考试,我的能力达到了,所以成绩不错。但SAT就不一样了,这是美国高考啊,程度是托福远不能比的。它里面的阅读理解,其实相当于我们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所以光有单词、语法和低水平的阅读训练是不足以应付的。这就是我SAT成绩不高的根本原因,一句话,还是水平没到。

道桑:但是,你的同学里面有考得很好的啊,他们的阅读水平比你高很多吗?

洋洋:爸,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我的结论是这样:他们是很厉害,基础很好,但是单就阅读量和阅读能力来说,我并不比他们差,这一点我有自信。那差距在哪里呢?我也跟两位同学请教过,弄明白了这一点:他们在很好的基础上,还跟着一位非常有经验的SAT老师学习了一年多,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是我缺乏的。

那他们有什么样的学习和训练呢?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一、每周有大量的阅读训练,这些阅读程度很深、针对性很强。比如老师带他们看LSAT的阅读材料,也就是法律学生的阅读材料,这个比一般的SAT的阅读又高了一个层次。二、大量扩充单词。每周三百个必背单词,然后连带这些单词的英语解释也要记。三、大量的做题练习和技巧训练。上面这三点给他们打下一个很坚实的基础。
在此之上呢,老师还给他们讲解英语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阅读理解的窍门等等,带他们领略英语阅读的奥秘。爸,这样的指导太重要了吧,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读了大量的书,却还在自己摸索的人来说。

道桑:哦,洋洋,要这么说的话,当初我们没有给你请辅导老师,有些太轻率了,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遗憾呢。

洋洋:爸,你不用自责,我不认为没请辅导老师是根本的问题。我的遗憾是,当初我明明知道他们在跟老师学,为什么没早请教呢,前面说的那三点训练,我自己也可以做啊,而且我也有信心做好。重视程度不够、了解程度不够,努力和方法也不够,这才是根本问题。所以啊,别看这一切都过去了,我现在还每天背单词、每天阅读呢,我在弥补这些不足,我也在为大学做准备。

道桑:好,这个认识高一个层次。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18:54
5、阅读带来了什么

道桑:洋洋,说到这里,英语阅读的问题基本就清楚了。下面我想问,这些阅读带给你什么呢?不对,这样问太笼统了,简化一下吧——你认为英语阅读带给你的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

洋洋:嗯——,如果不排序的话,我认为是这样。

第一点,带给我英语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汉语古文的阅读,让我增加了一个历史的视角,让我学会了用现代和历史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同样英语的阅读,也让我增加了一个西方的视角,让我学会了用中西对比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思考问题。

第二点,开阔了我的眼界和胸襟。一旦你能阅读英语原著,你会发现书的世界突然放大了很多倍,随之你的眼界也会扩大;另一方面,你越读越会感觉自己的贫乏和渺小,你就越想进一步去读、去探索,这个过程会让你的胸襟更加开阔。

第三点,给了我信心和勇气。一方面我发现自己通过努力,竟然可以做到这一步了,这是我以前没想到过的,所以我的信心和勇气倍增;另一方面,这些书的内容和精神,也给了我更大的激励。

道桑:好,总结得好!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读”和其他三点,也就是“听”、“说”、“写”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洋洋:我认为“听”和“说”联系更紧密一些,因为“听”是“说”的输入,“说”是“听”的输出。但另一方面,从我的经验看,“听”和“说”到了一定的程度,决定它们的是“读”;“读”是不可或缺的输入,这个输入不好,“听”和“说”是很难有大的提高的。同样,“读”和“写”联系也很紧密,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足够的输入,没有语感,根本写不出好文章。

道桑:好,这个认识太好了。而且洋洋,从这里我们可以导出下一篇——写作了。
作者: dlmuzx    时间: 2015-3-9 19:07

作者: 浪里格狼    时间: 2015-3-9 19:31
太棒了!孩子正要换英语班,为此我很烦恼呢!有点茅塞顿开!

作者: 浪里格狼    时间: 2015-3-9 19:38
道桑6921 发表于 2015-3-9 18:39
2、阅读的经历和感悟

小学

企鹅英语,网上没找到,当当网没有卖?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44
浪里格狼 发表于 2015-3-9 19:38
企鹅英语,网上没找到,当当网没有卖?

呵呵,大概7、8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可能没有了吧。教才也一直更新呢。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45
四、为什么写作是最难的

写作到底难在哪?为什么说考试作文很简单?中美英文写作的区别在哪?什么样的留学申请文章才是好文章呢?

我自己留过学,所以我深知对于一门外语来说,写作是最难的。很多人能听、能说、能读,但却不能写或者写不好。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洋洋来说,高中之前我们基本上没有关注过他的写作问题,学校的考试他也总能应付得很好。高一的时候我曾经建议过他用英语写日记,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但后来也不了了之了。实际上那时候我们都没有完全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

英文写作真正成为洋洋的考验是高二开始的SAT。这个考试纠缠了他一年,他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成绩依然不理想,不过从中他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高二期末的暑假,他到耶鲁大学参加《大战略研究》的暑期项目,在哪里,他几乎每天都要写各种小论文,而且得到教授的认真指导,这段经历让他对写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写作能力也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洋洋在写作上的真正突破,来自于高三美国大学的留学申请——十八所大学的所有的申请文章,都是他在四个月内,自己独立完成的。这个过程极为艰苦,但也收获巨大。

前面“听”、“说”、“读”三部分的讨论让我对洋洋的总结抱有期待,他总能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感悟。那对英语的写作,他是否也有独特的感受呢?特别是SAT考试和留学申请,这两个过程我都知道,但他的心路历程和感悟,我却没听他说过,我也想听一听呢。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46
1、为什么说考试作文很简单

对写作的基本认识

道桑:洋洋,在我看来,发音和写作是国内很多学外语的人最不重视的两个方面。发音我们前面说过了,而写作有多难、多重要,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你呢,通过SAT考试、耶鲁的课程和大学申请的磨练,你在英语写作上取得了突破,这一点可能是你的大部分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所以我希望你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写作的经验、感悟以及你的建议。

洋洋:爸,首先我要声明,我的英语写作并没有取得突破,我还差得很远呢。我甚至不敢说我自己是否在写作上入门了,充其量我只能算是在自荐类Essay的写作上摸到了点门道,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而已。因此我下面的总结“仅供参考”。

道桑:好,谦虚谨慎,态度不错。那么,首先我想问的是,你对英语写作的总的认识是什么?

洋洋:我对英语写作总的认识有四个方面。
第一、写作是英语学习里面最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写作是建立在“听”、“说”、“读”和“单词”这几部分的基础之上的,是对英语能力的最综合的运用和检验。

第二、考试作文并不难。这一点是由我们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考试体制所决定的,同时也受普遍不高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制约,所以在我看来,考试作文真的不难,对付它也不难。

第三、真正的写作是一道难关。写作是最难的,而我们的考试作文又很简单,这不是矛盾吗?没错,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想真正突破写作反而会更加困难。

第四、写作是相通的。英语写作到了一定的阶段,你会发现它跟汉语写作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解决方法也基本相同。因此我认为,不管是英语写作还是汉语写作,不管是对于高考还是留学的同学来说,从写作的本质入手,掌握其规律,才是根本。

道桑:嗯,总结得不错。但洋洋,我有个疑问,你的“考试作文很简单”这个判断是不是有些太轻率了呢,是不是因为你的英语水平高一大截呢,要知道很多人可是对此非常挠头的。再有我希望你能对高考体制下的作文,再进一步分析一下。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49
考试作文很简单

洋洋:爸,我的这一判断是建立在我自己的经验和我对考试作文的整体分析的基础上的,跟我的英语水平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但我认为这不是主要的。

我的分析和判断依据主要有三点。
第一、在目前高考体制之下,写作不管是从“教”还是“学”上,所占的比例都不大。
第二、考试作文要求不高。国内的考试作文主要考的是单词、语法和句子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你只要把事情基本说明白就可以了;而写作中真正难的,比如表达、立意、风格等等,我们的考试几乎没有触及到。
第三、模式化倾向很严重。我们的考试作文大都有模式和套路可循的,只要你掌握了,把要点基本点到,考试是很容易拿高分的。

但就是这“不难”的考试作文,很多人却很吃力,总也考不好,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分析一下我们的英文作文有哪些不足,当然这只是我从周围观察到的。

前一段时间我不是给外教当助教嘛,班里学员(小学、初中都有)的作文都是我批改的。我总结了一下,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语法太差。他们很多人在外面上那么多语法补习班,但作文里却漏洞百出,连最基本的单复数、定冠词等等都会错一大堆。
第二、中文痕迹太浓。很多人的作文看起来就好像是从汉语直接翻译过来的,虽然不能说错,但总是怪怪的。
第三、表达上很懒或者投机取巧。有的同学总是在自己熟悉的几种表达方式里来回打转;而有的呢干脆到百度上抄一些现成的段落。

我对上面这些问题的分析是:
对于第一点,他们不是不懂语法,我一指出来,他们都明白,但他们的语法总是在解题和考试的时候注意到,而在写作的时候却常常忘在脑后;
第二点,主要问题出在阅读上,阅读不够、特别是课文以外真正的英语阅读不够,再加上写作的训练和指导不足,自然会导致中文痕迹太浓;
第三点,投机取巧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懒”的责任并不完全在这些学生自己身上,套路化和模式化的考试作文训练不也是原因之一吗。

这三点归纳起来,产生的结果是:实际的英语写作能力无法有效提高。我在批改他们作文的时候经常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的作文没有太大差别,用词、造句、表达甚至是错误都经常差不多。这说明什么,在低水平上徘徊,没有多大提高。

以这样的低水平,考试作文当然也难以应付了。那怎么办呢?我的建议也是三点:
一、跟着老师把课堂内容的基础打好,把考试作文的技巧和模式掌握好;
二、多读书,读书是解决写作问题的根本,这一点汉语英语都一样;
三、多积累,平时就注意多积累好的词句和好的表达方式(我在英语上是没有错题本的,但我有知识点和写作的积累本,很管用哦),然后就是多写、多练、多思考。

在我看来,对考试作文来说,做到这些就足够了,我就是靠这几点解决问题的,毕竟考试作文真的不难。但是,要想真正解决英语的写作问题,就远不是上面几点这么简单了。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50
2、真正的英文写作是什么样的

道桑:那洋洋,你认为真正的英文写作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洋洋:爸,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还是想从总结问题入手,然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先说问题。除了上面的三点以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重视和训练不够。很多人满足于考试作文的拿高分,对真正的英语写作的难度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练习总是在低水平上打转,所以实际的英语写作能力很低。

第二、对规则的认识不足。除了中文痕迹太浓、表达上经常犯基础性错误以外,很多水平比较高的同学也存在不少误区。比如,不重视英语自身的特点和规则,表达上想当然套用;再比如,把长句子和繁复的表达,当做高水平的写作等等。

第三、缺乏思想性。一方面套路化倾向严重、千篇一律,另一方面文章里没有个人的思想。这个问题在汉语写作上就有,但在英语上更突出。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52
针对这三个问题,我的分析是:

第一点,汉语是我们自己的语言,但想想我们的作文有多难、多重要,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就知道了,英语写作怎么可能靠那点考试作文就轻松解决呢?所以我认为首先应该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艰苦性和我们所处的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判断,然后是再加强训练。

第二点,我认为主要是英文写作的规范问题。高中的时候,我看过一本写作的指导书,叫《The elements of style》,它从三个层面给我指导:首先是英文写作的格式、段落、标点等基础的规范问题;其次是英文表达的特点和规律,比如什么样的才是地道的英语表达;第三,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英语文章,好文章的要素有哪些等等。爸,这本书和类似的学习给我的启发和帮助可太大了,比如我明白了,简洁的文风是好的标准之一;再比如,想让你的文章生动、有力,要善用动词和副词等等……我当时很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这些书呢。

第三点,我认为对语言学习来说,最难的是写作,而对写作来说,最难的是思维。文章里最难把握的不是技巧和风格,而是内在的思想和认识。这一点英语写作和汉语写作是相同的,所以我们汉语作文里没有解决的问题,英语作文上面只会更严重。

爸,回到你的问题“真正的英文写作应该是什么样的”,我的结论是:真正的英语写作和汉语写作是想通的,但是英语写作又有它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它。

道桑:好,总结得非常好。但洋洋,对于如何解决英语写作的问题,你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吗?

洋洋:我的方法和建议很简单,跟口语有点类似,就是把握“输入”和“输出”。
先说“输入”。对于写作来说,“听”、“说”、“读”、“背单词”都是输入,都是写作的基础。而这里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读”——阅读跟写作的关系最密切。阅读上我有两点建议: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尽量读原文。另外,某种意义上说,平时的写作练习也是一种输入,重视和坚持非常重要,比如我坚持写日记的那段时间,写作水平就进步很大。

“输出”呢就是“写”。关于“写”我的建议是:一、多写,尽量把“写”变成一种习惯;二、要写得规范和正确,规范才有效,正确才能积累嘛;三、多思考、多尝试,写作毕竟是个头脑的事情。
关于整体写作的建议,我想等后面的讨论完了,再详细说明。

道桑:嗯,好。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53
3、托福的成功、SAT的失败和AP的意外惊喜

道桑:洋洋,前面你总结了考试作文、真正的写作以及对写作的总的认识,非常清晰也很独特。那么对于你自己呢,我知道你经历了托福、SAT、申请和AP的写作过程,很是跌宕起伏、丰富多彩呢。你一定有不一样的感悟吧?

洋洋:嗯,是不少。不过申请写作的内容太多,我想放在后面单独再说。这里我想先分析一下,在写作上我的托福为什么成功了,我的SAT为什么失败,而AP为什么又得到了意外的惊喜。

道桑:哦,好,这正是我想听的。

洋洋:先看托福。托福是语言的考试,它的写作考得是你对语言能力的把握。我呢,在听、说和单词上做了大量的积累,我的语感很好,而且我读了很多的书,所以高一的时候,我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是相当不错的,这个能力恰好能够覆盖托福考试的水平,所以我第一次就得到109分的成绩,其中写作得了28分的高分。(托福120分满分,写作30分满分,下面SAT的写作是800分满分,AP考试5分满分——作者注)。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54
那SAT呢,SAT1我考了三次,历时一年,写作成绩分别是600、620和680。这是我迄今为止最艰苦也是最纠结的考试,我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但成绩依然不理想。为什么托福可以,SAT就不行了呢?SAT的写作不仅要有文采,还要有思想,这就比托福要难得多了。而我那时的能力和积累还达不到这个程度,所以我失败了。

那AP考试为什么又成功了呢,AP可是比SAT又难多了。拿美国历史的AP考试来说,130分钟里,我要写四篇小论文,内容都是些很宏观的问题。比如,对比论述美国建国初期,联邦派和民主共和派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同;再比如,论述肯尼迪和里根两位总统的施政纲领的异同等等。你要调动你的知识和积累,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分析和结论。我只记得当时我一刻不停地在写,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下来手指都伸不直了。

但是很意外的是,我的经济学和美国历史两门考试都得到了5分满分,而这两门课都是我自学的,一共用了不到三个月。为什么它能成功呢?还是积累出来的。托福的积累、SAT的艰苦努力、特别是留学申请文章的反复磨练,让我的写作和思维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样的积累和坚持让我等到了这个“意外”。

我的外教曾经跟我说过:英语学习最终能达到什么程度,要看你的写作水平。当时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现在我明白了。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56
4、中美写作的不同——耶鲁的感悟

道桑:洋洋,高二的暑假,你到耶鲁参加《大战略研究》的暑期项目,这个经历对你的写作肯定有帮助吧,你的感悟是什么呢?

洋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小论文(Essay)的写作,我的感受是,虽然我们也有类似的比如论述文、议论文等等,但两者却完全不同。我认为美国的Essay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他们很强调这一点,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哪怕是你提出不同的视角或者方法也行,人云亦云会被人瞧不起。

第二、要有严谨的逻辑。似是而非是不行的,你的逻辑错误或者论证不充分,立刻会被教授或者讨论组成员指出来,所以你的观点必须建立在严密的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

第三、要有数据、有例子。教授一再说,数据是最好的论据,数据本身会说话;而且他们希望你的论点,最好都有实例的佐证。

第四、要有自信。简洁明确的表达是被推崇的,好的论文应该直接、有力和具体。教授就曾经指出我的论文的问题:你为什么习惯用商量的语气陈述自己的观点呢,你自己都不敢确信,那你的文章还有什么价值呢?

第五、批判性思维和大胆创新。敢于涉及敏感、复杂的问题,鼓励你质疑、挑战和创新,这一点是我感受最强烈的,也是我最喜欢的,这让写作更加困难,但也让它充满了挑战和刺激。

那反观我们的议论文写作呢,我也总结了五大问题。

第一、千篇一律。我们的很多议论文,表面看起来千差万别,但实质上千篇一律,这一点我们老师曾经多次说过。

第二、模式化。应试的大背景下,写作是很容易形成模式化的,而模式化是写作的大敌;而且呢,很多聪明人还反向操作,从既成的模式入手——这样又省力又容易拿高分——但是,这样“写作”不就变成“制作”了嘛。

第三、没数据、搬例子。数据的使用以及数据的准确性,是我们最缺乏的,这一点跟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关;另一方面,提前准备和积累素材、例子这倒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有的人是为了考试中套用,这就是投机取巧了。

第四、高大上。我们的文章经常很空,表面看起来高大上,但缺乏实际的内容,也经不起推敲。

第五、真的鼓励创新吗?爸,我们的教育思想也是鼓励你大胆创新的,这是共识;但是,有没有一个老师敢鼓励学生在高考的作文考试上“大胆创新”呢?又有几个人真敢创新呢?

这么一对比,你能了解我的感受了吧。不过这里我要声明一点:上面的总结我是拿我们的短处,跟美国的长处相比的,有点崇洋媚外的嫌疑;而且我的观察范围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美国部分,基本是来自于耶鲁项目的经历,教授都是名教授,学员也是从各地选拔的,不见得能代表美国的真实情况。
不过我始终认为,认识别人的优点,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学习和进步。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57
道桑:好,总结得精彩!洋洋,这个经历对于后来的申请写作有帮助吗?

洋洋:坦率说我认为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这毕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写作,一个是研究性Essay,一个是自荐类Essay。但对于写作本身来说,当然有帮助了,毕竟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不过要说真正的收获,我倒是认为是在认识上。

首先,我在学术态度、学术习惯和学术思维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真的开了眼界。
其次,我对他们学习的量、方式和深度上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半个月的课程,我们排得满满的,难度之大、节奏之快都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对我的触动很大。
第三,虽然很累、压力也很大,而且我也看到了自己在语言、阅读、训练等方面的不小差距,但这反而激起了我的好胜心,坚定了我继续求学的勇气和决心。

回来后,面对留学申请的艰巨任务,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帮助我坚持到了最后。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58
5、四个月十八所大学的申请文章是如何完成的

道桑:好,终于到了申请Essay这部分了。洋洋,你去年8月底从美国回来,9月初开始进入申请,到12月底提交材料,一共四个月。就是在这四个月里,你独自完成了十八所大学的几十篇Essay的写作和大量的申请资料,很了不起。我目睹了全过程,我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苦和曲折,所以我对你这部分的感悟抱有期待。

在写作上,我知道你的进步有多大。你一开始经常一个星期都写不出一篇文章;后来你能写出来了,又不满意,总是反复修改;再后来,你越写越快,文章也越来越精彩;最后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任务——你成功了,伯克利等名校的offer就是给你的肯定。

另一方面,你在没有经验,也没有中介机构帮助的情况下,独自面对这么高的挑战,你一定压力很大、很恐惧,对吧。但你坚持到了最后,你打赢了申请这一仗,这对你的成长一定意义非凡。所以洋洋,我一直想听听你的心路历程和感悟。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1:59
本帖最后由 道桑6921 于 2015-3-9 23:44 编辑

洋洋:爸,我以前也经历过很多困难和艰苦的时期,比如中考的考验、学生会竞选的抗争、高考和留学两线作战的疲惫、SAT的一再打击等等,每次我都是咬着牙挺过来的,每次我都以为这是在挑战我自己的极限。但是所有这些跟申请这四个月比起来,都差得远呢。

但是现在,我走过来了,回头再看,这个经历又跟以前一样了,变成了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级台阶。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它的意义。大概成长就是这样吧,一级一级跨越自己的台阶。而且在我申请的时候,我的同学也在经历高考的痛苦和磨练呢,他们也在挑战自己的极限。
回头说说写作吧,这才是我们讨论的主题呢。

道桑:洋洋,你知道吗,你的这份平静,正是你的力量之所在。你能说出“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它的意义”、“一级一级跨越自己的台阶”,这一点我很欣慰。好,我们回到写作上来。

洋洋:申请类Essay是写作的一大类,也就是自荐文章。我相信以后我们会越来越多地遇到。
就像你刚才说的,我的申请Essay写得很艰苦,过程也很曲折,这里面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不够。让你在500字里把自己说明白,既要高度概括,又要具体和生动,很难,我用汉语都不见得能写好,何况是用英语呢。第二、我此前不会写这样的文章,而且这里面涉及到的很多问题我也没有考虑过。而美国孩子呢,据我所知他们参加社团、各种组织、实习等等都需要写申请Essay的,他们都有过积累和训练,所以当他们申请大学的时候,可能已经驾轻就熟了。

那我为什么能够渡过这个难关呢?我认为首先是这些年来的努力和积累,这包括“听”、“说”、“读”、“写”等英语方面的,也包括学习、生活等其他方面,这些是我的基础;其次,我有强大的动力和压力,我知道这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我必须咬牙坚持,而且我放弃了高考,已经没有退路了;第三,我有你和外教的指导和帮助。

爸,你不必摆手,我说的不是客套话。虽然你不懂英语,但你是我文章的第一个听众,你的感受和建议对我非常重要;而且你又留过学,你在大的方向和思路上的判断对我帮助很大。而外教呢,虽然他只是最后帮我看一下定稿,在语法、语气上给我提些意见,但是有他的确认,让我很安心。当然还有我妈妈在心理上和生活上的支持。所以不要说我“独自”完成了申请,没有你们我自己坚持不下来。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2:00
道桑:呵呵,不错嘛,总结得简单扼要、条理清晰,而且很难得还面面俱到。不过洋洋,我总觉得稍微有些笼统,比如你一开始写得那么艰难,我以为你肯定完不成了,但没想到你不仅全部完成,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能不能具体谈谈呢?

洋洋:一开始是很难,总也写不出来,找不到感觉,就是写出来了,也怎么看都不满意。但我没有办法啊,只有一篇一篇写、一遍一遍改、一点一点磨。

后来呢,我慢慢摸出点门道,逐渐会写这类文章了,而且我通过分析和总结,渐渐形成了我自己的写作模式——一旦进入模式化,写起来就容易多、也快多了。这里我要声明两点:一、这里说的模式化跟前面说的模式化并不是一回事;二、很多人一开始就套用别人或者网上的模式,这是不可取的,这会限制你,而且容易让你的文章没有灵魂。模式还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比较管用啊。

最后呢,在完成了几个学校的申请文章之后,我把所有大学的申请题目和要求汇总起来,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很多是相同或者相似的,我可以把它们分成几大类,然后按照类别来统一考虑和应对——这样我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所以啊,刚开始我一个星期只能写一两篇还不一定满意,到了最后,我一周能写五六篇,质量还不错呢。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我发现我的很多学习和成长都有这样的特点——一开始很难、很艰苦,但只要你坚持下来,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努力,你会发现进步经常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加速度状态,而最终结果有可能大大超越你的预期。所以啊,如果一开始就知难而退了,那可就太可惜了。

道桑:哦,这个感悟很厉害啊,是对“万事开头难”的另一种注解呢。那么洋洋,我想听一听你对整个申请写作的总的感悟和认识。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2:02
6、留学申请过后的思考和感悟

洋洋:当我回顾整个的申请写作过程,问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收获和感悟竟然大部分跟写作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爸,这个你想听吗?

道桑:当然,当然想听了,这个可能更重要呢。

洋洋:好,我的感悟有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这个申请的写作,我明白了我想要什么,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我以后应该怎么办。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我以前模糊、混沌的价值观逐渐清晰和确立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思考人生吧。

其次,为我打下了一个基础,让我对以后的大学生活更有信心。这个过程我收获的不光是写作能力和英语能力的提高,还包括专业选择、未来方向的探索等等,当我完成的时候,很多以前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了。另外,我也理解了美国大学的招生方式——几篇文章加上一些表格和推荐信,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蕴含很多东西。

第三,我认为我在自荐类Essay的写作上基本入门了。我的判断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我掌握了写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和技巧;二、我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要让你写这些Essay,他们想从这里看到什么;第三,我明白了什么样的Essay是好的,为什么。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2:03
上面第一点不用解释了,但是第二和第三点我想说明一下。

对于第二点,申请文章的题目和要求每年都不一样,每个学校也不一样。这些看起来千差万别,难以把握,但如果你汇总起来仔细分析的话,会发现这里面是有规律可循的,你只要把核心的东西抓住了,万变不离其宗。

比如我自己就把这些题目归纳成六大类,也就是六个核心问题,分别是:
一、你是谁,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
三、你想学什么专业,为什么,你希望怎样去学?
四、讲述你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以及它们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五、你的课外兴趣和社会活动有哪些,你从中获得了什么?
六、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它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我发现申请题目和要求不管怎么变,基本都可以归结到这六个问题里面,只是角度和侧重面不同罢了。而且我还发现,当你把这些琢磨透、想清楚并且写出来以后,对后面的申请面试也很有帮助——基本道理都是一样的。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2:04
对于第三点,我发现啊,现在很多人的申请文章有这么几个问题:首先是罗列荣誉和经历,而对其背后蕴含的东西挖掘不够;其次是包装过渡,过于追求形式和技巧;第三是跟风、跟流行,比如前年有人办公益网站而取得成功,去年很多人就一个劲往这上面靠。

那什么样的Essay是好的呢,它有什么标准吗?这也是我写的时候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经过了整个的申请过程,我的总结是:

首先,文章要真实、更要真诚。我发现自己真正经历过的事情、真正深入思考过的东西、特别是有真情实感的感悟,才能真正吸引和打动别人。一篇好的Essay,不光要有内容,还要让人感受到你内心——这也是阅读者想从Essay里面看到的。因此我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是:与其在形式和技巧上雕琢,不如先往自己的内心去挖一挖。

其次,文章要精练。爸,你记不记得《学生会主席竞选》那篇,精简修改的过程很说明问题。整个竞选你用博客记录过,大约有十万字;我删减了那么多内容,写出来的初稿是2300多字,我觉得已经很精练了。但要求是600字以内。于是我反复推敲,改了十几遍,减到了1200多字,这时候我觉得已经是极限了,再少就是故事梗概了。改不下去我停了几天,换换脑子,然后再次修改,一个字一个字推敲,这样从1200到1000然后到800,最后终于减到了596个字。精减的过程比写都艰难,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改完后我发现,最终稿在主题的表现力和冲击力上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大大增强了——我把几份稿子都拿给外教看,他也这么认为。

第三,要有升华。我发现啊,有的时候,特别是文章的结尾,一句名言或者一段感悟,会让文章立刻变得不一样。现在我明白了,让文章变得不一样的,并不是简单的名言佳句,而是你对主题和立意的“升华”——好的升华能赋予文章以灵魂。

所以啊,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我认为写作归根结底是一个素养的问题——写作素养。这也是为什么写作是最难的以及它到底难在哪里。

道桑:写作素养,好!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2:05
7、给高考党和出国党的写作建议

道桑:洋洋,讨论到这里,我对写作问题已经基本清晰了,你总结得很好,从这里我也明白了你的申请为什么能够成功。最后呢,我想问一下,如果让你给学弟学妹一些意见的话,你想说什么呢?

洋洋:关于建议我想分两部分,分别针对高考和留学的同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党和出国党。

首先是高考党。关于考试作文,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并不难,只要做好阅读和平时的积累,就可以应付。但是,我认为即便是对于高考党来说,何不一开始就从写作的本质和规律入手,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写作素养呢,写作素养才是这一切的根本啊。以我的经验来看,虽然素养的提高很慢,有的时候甚至吃力不讨好,但这样的进步更坚实、也更有效。因此我的建议有三点:

第一、大量的积累。要写,即便是每天写一小段,坚持下来也不一般。我高一用英语写过日记,但我很后悔自己没有坚持下来,如果坚持下来的话,后面一定会有所不同。

第二、要有指导和帮助。写作特别是外语的写作,在长期得不到指导、帮助和鼓励的情况下,是很难坚持的。我汉语的日记练习坚持了很长时间,但为什么英语坚持不下去呢?除了我自己的原因以外,没有指导和帮助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我不知道我写得对不对,我也不知道是否这样坚持就可以了。所以寻找和有效利用资源很重要,正确的指导不光能够让你不断提高,而且也会给你坚持的动力。

第三、要注重规范。前面说的那本书《The elements of style》是我高中以后才看到的,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初中没有人告诉我这些呢?规范太重要了,只有按照正确的规范去写,你才能逐渐养成正确的习惯,才能逐渐写出地道的文章。所以开始就要注重规范和正确。

以上三点就是我对高考党的建议。那么对于出国党呢,实际上上面三点建议也适用——写作是相通的嘛——但除此之外,针对留学的不同特点,我另外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行动要早。首先针对写作综合能力的锻炼要早;其次针对申请文章的准备要早,早积累、早思考。
第二、要深入。阅读和写作训练不能停留在浅层次和低水平,要尽量深入;另外,要多尝试文史和科技类学术著作的阅读。
第三、如有机会尽量多考察。我利用SAT考试的机会,对香港几所大学进行了考察;又利用耶鲁项目的机会,对美国东海岸几所著名大学也进行了考察。这些考察对我的眼界和思考有很大帮助,对后面的写作、申请、面试等也有很大帮助,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以上是针对出国党的建议。

道桑:嗯,好,非常精彩。
作者: 道桑6921    时间: 2015-3-9 22:07
五、背单词的秘诀

到底应不应该大量背单词呢?对那么多流行的背单词方法该如何认识呢?背单词的最大窍门是什么?

针对单词的问题家长争论很多,主要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背单词,而且要大量背,因为单词是基础;另一派认为单词不用背,背了也是死单词,应该注意积累和使用。到底哪一派的主张正确呢?

我自己是属于后者的。我以前下功夫背过英语单词,但大学毕业后就基本都忘了;而在日本学习的时候,我的单词主要靠日常积累,没有下功夫集中背过,反而用得很好、也记得很牢。不过有一点我很清楚,我的日语单词是在当地的语言环境下积累的,没有这个前提,单纯靠积累是否可行,这我就不能确定了。

那洋洋的观点是什么呢?我知道他在单词上是狠下过功夫的,而且平时积累和集中背单词两种方法他都尝试过,或许他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呢。




欢迎光临 大连天健网--天健社区 (https://bbs.runsk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