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萨奇始收藏模式 看收藏家如何塑造艺术史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查尔斯-萨奇始终是国际当代艺术世界中最具争议的名字。1992年,萨奇画廊为达明安-赫斯特等6位年轻艺术家举办了群展,从此这个年轻的群体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年轻英国艺术家(YBA)”。1997-2000年,萨奇分别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柏林…
一直以来,查尔斯-萨奇始终是国际当代艺术世界中最具争议的名字。1992年,萨奇画廊为达明安-赫斯特等6位年轻艺术家举办了群展,从此这个年轻的群体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年轻英国艺术家(YBA)”。1997-2000年,萨奇分别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柏林巴恩霍夫美术馆、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举办了历时三年的名为“感性:萨奇收藏年轻英国艺术家作品(Sensation:Young British Artists from the Saatchi Collection)”大规模世界巡展,YBA风头势如破竹,一路席卷了整个英国乃至西方艺术界,一时蔚为风潮。
新世纪,当昔日的YBA艺术家或是功成名就各自纷飞或是渐成明日黄花被人遗忘,萨奇不断将旧藏的YBA作品投入市场交易进行套现进而利用这笔巨额的闲置资金大肆购入新的藏品以期再造下一个艺术潮流,其收藏核心——英国、德国、美国当代艺术均在不同的时间段各出现了代际间的交替。2008年起萨奇又将目光投向了相对边缘的神秘地带——中国、中东、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0月“革命在继续:来自中国的新艺术”以萨奇画廊新址揭幕展的身份亮相英国艺术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外私人艺术空间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然而仅仅在展览的一年后,中国当代艺术也成为了萨奇抛售的对象。
无论出于何种立场,人们都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正是这个充满矛盾与纠结,集天使与魔鬼与一身的犹太人,如同一只突然入侵的凶猛的大白鲨,在死水微澜般的英国艺术生态中掀起了一阵阵滔天巨浪。在相当程度上他的确成功了(也有不可否认的不成功之处),不但成为声名显赫的收藏家,更将自己塑造为首屈一指的当代艺术潮流制造者,而他的成功正是基于一套与传统方式迥然相异的收藏模式。
根据现有资料,笔者将这一模式分为以下六个环节:筛选(Selecting)、购买(Buying)、分类(Grouping)、标识化(Labelling)、公共化与增值(Publicizing & Value Increasing)、销售(Selling)。
第一环节:筛选
对艺术作品的筛选是任何一个艺术收藏的起点,每个收藏家首先需要依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偏好,相关知识储备,外部的现实环境等因素从浩如烟海的艺术世界中发现和甄选出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对于萨奇而言,接触、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参加艺术展览和走访艺术家工作室。
艺术展览
萨奇主要通过各种画廊展览(特别是位于偏远区域大量寒酸的小画廊,这些画廊由于其边缘的位置和极其有限的影响力,其展出的艺术家更容易成为“新大陆”而不易被其他竞争对手捷足先登)发现符合个人趣味与标准的藏品:在纽约的玛丽-布恩画廊(Mary Boone Gallery),萨奇第一次见到了施纳贝尔的作品;在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的展览中,他接触到新英国雕塑的重要艺术家理查德-迪肯、比尔-伍德罗等人;1988年在伦敦港务局闲置仓库中举办的“冰冻”展览(Freeze)中,他发现了未来“年轻英国艺术家”群体中多名代表艺术家如加里-休谟(Gary Hume)、萨拉-卢卡斯(Sarah Lucas)、菲奥娜-雷(Fiona Rae)及其领军人物达明安-赫斯特……至今,萨奇仍旧经常“漫步在伦敦那些最令人厌恶的丑陋街区,参观那些在空荡的商店或后院里举办的展览”,期待着发现那些艺术界未来的超级明星。同时艺术院校每年的毕业展览都会集中展出大量由毕业生创作的最新的艺术作品,因此他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萨奇发掘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的绝佳途径——包括皇家美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戈德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斯莱德艺术学校(Slade School of Fine Art)、格拉斯哥艺术学校(Glasgow School of Art)在内的大量英国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展览上时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艺术家工作室
为了给自己的收藏带来更多具有潜力的艺术家,萨奇并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已有艺术界面貌,而是如同其外向的性格特征一样,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走访艺术家工作室。在20世纪90年代,萨奇时常利用周末的时间,独自一人或是在其他艺术家、批评家的陪同下拜访位于伦敦边缘地区的艺术家工作室,尤其是伦敦东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地之一:1996年4月,萨奇拜访了妮基-赫伯曼(Nicky Hoberman)位于伦敦东北部国王十字地区的工作室;次年他走访了蒂姆-诺贝尔和苏-韦伯斯特夫妇在利文斯顿大街的工作室,之后三人都出现萨奇画廊1998—1999年举办的“新神经错乱现实主义”展览中。1996年,萨奇在宝拉-雷格(Paula Rego)的工作室里观看了艺术家本人及罗恩-莫伊克的作品,两人随后也都参加了萨奇画廊的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