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A 于 2016-4-1 21:56 编辑
距乌鲁木齐60公里的阜康市,取自清乾隆41年赐与此地“物阜民康”而得名。这座县级小城虽是不大,16万人口26个民族,却因层峦叠障的天山峡谷中拥有高山湖泊——天山天池而名甲天下,阜康市第一小学已有110年的历史。
阜康市北28公里处就是位于准葛尔盆地的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漠南部边缘就是唐朝北丝绸之路古道,为探寻一下北丝绸古道的踪迹,28公里的路程不是太远,索性来一个往返毅行吧,看看体能下降了多少。
这里日出日落时间要比大连推迟两个小时,早上六点天还没放亮,街上空无一人,我就从准东石油基地启程向准葛尔沙漠公路出发。 走了一个时辰天际线渐渐变得清晰了,八点多一点,太阳越出地平线照耀在公路一侧瑰碧绿广阔的麦田,春天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沙漠公路笔直一路向北通向远方看不到尽头,因路况保养不如国道,来回往返于农场间车辆轮胎的轰鸣声很远都能听到。
在路过一片水库处,公路向右一角度很缓的转弯,两侧成排的树丛,前方隐约的村庄,见到有人烟遂加快了脚步。走过一段是一检查站,路面一下子变得平坦整洁了,向前才得知我是到了北亭镇农场222团团部所在地,此时我已行走了18公里。从唐朝路街牌说明中得知北亭镇地名早从唐朝起延续至今。从唐人街广场东侧不远处有一块高大的石碑,到近处一瞧碑上刻有“走马川”三个大字,仔细阅读碑铭,此地乃唐边塞诗人岑参所到之处,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七言诗云: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诗中“轮台”即指现在新疆阜康境内,“走马川”即目前222团北亭镇所在地。 诗人在诗中极力描写走马川一代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并预祝最后的胜利。全诗气势豪放,节奏急促有力,行文如流水,像进行曲一样激越豪壮。
岑参, 边塞诗代表人物,与高适并称高岑。唐诗家喻户晓,经典边塞诗大多创作于西域地带。学生时期阅读唐诗感觉时间和空间是那样遥远,而现在突然身临其境岑参的走马川遗址,内心的一种庄严和苍凉感油然而生。唐诗宋词是我最喜欢的文学形式,此时途经古轮台故地再次玩味《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文学价值再一次升华,不虚此行。
此地稍作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向前赶路,这里的老乡非常热情,我几次打听通往沙漠的路怎么走,他们都会耐心指示给我,从北亭镇到沙漠还有12公里很远的,有几次擦身而过的摩托车想捎我一程被我婉言谢绝。出城向西的路坑挖不平,走了很远才见到向右转新修的刚铺完路基而没上柏油的毛坏路,向前望也是看不到头。走了一段见右侧田野上百米宽的横排庞然大物,回来才得知是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灌溉车,但我一直没搞清楚这么大车体前行动力从哪而来呢? 行走在这样粗糙路面上,脚板子格外地吃力,但坚信只要脚步不停总会走到头的。又路过两处破落的小村庄后终于看到有水塔和楼体模样出现,向前望修建中的沙漠公路终于到头了,估计前方就是沙漠了吧。果不其然,梧桐沟沙漠景区标示牌立在前边。右侧五六米距离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北丝绸之路“唐朝路”国家重点文物标识碑。
唐朝路在阜康境内现存古道60公里,一条主线向东延续不远消失,另一条向北进入沙漠10.4公里消失。阜北古城,西泉烽火台、阿克木那拉烽火台均分布在唐朝路南侧附近。 从沙漠景区入口2公里就是著名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它不是那种寸草不生的流动沙山,而是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沙丘上生长着梭梭,红柳和胡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古尔班通古特”的语意为“野猪出没的地方”, 是中国境内第二大的沙漠,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三大的沙漠。
在我之前的预想中这块沙漠是可以移动的沙山沙海,没想到往里走了两公里还是被沙漠植物覆盖的连绵无际的沙丘,空旷浩渺望不到边,清晰的车辙和脚印记载着丝绸古道两千年来的文明,沙漠驼铃声似乎在耳边回响。 2015年中国国家战略发起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沙漠中成片的胡杨林枝杆曲折生长,虽看不出葱葱绿意,但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勃勃生机,让你不得不敬仰胡杨顽强的生命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活一千年不死,死后站立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它被人们称为“大漠英雄树”。
休息间,看到沙丘上有游客遗弃的饮料瓶和酒瓶等不能腐烂的拉垃,给这片最美的沙漠埋下了污点。站在高处举目四望沙海是没有了,周围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就此止步吧。 返回途中再次经过北亭镇时特意去了北亭文史馆,这不同于普通的博物馆,是半公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值班人员说领导不在看不了,恰巧广电部门两个年轻的员工得知我是从东北大连来的后,破例为我打开门,参观了一圈,再此表示感谢。文史馆是五十年代镇机关老办公楼,现由所驻的广电部门代管,所展文物均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二二二团老革命老八路捐出的革命和生活物品。
兵团创建恳荒时的艰辛,用过的脸盆牙具、军服鞋帽、粮票纸币、奖章证书等几百件文物,见证着兵团战士们在开发大西北所作出的卓越功勋,五十年代的老一辈革命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民族精神永远载入共合国史册。
参观完文史馆依沙漠公路返回,在水库边上还有两个人垂钓,好悠闲啊。打过招呼继续前行,八点多一点太阳落山之前,按原计划顺利返回驻地。前后往返累计60公里,虽不是太长的路程,但强度差不多赶上大连百公里了。 在清明节前夕,我以一个人60公里的沙漠公路之旅算作踏青活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