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神。精神的主体是什么?是人。组成这个城市的人有什么样的精神这个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而生活在大连的让我们记得住的人有谁?必须是大家都记得住的才能形成群体共识。首先从历史上挖掘,再从我们的身边挖掘,未来就可以象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去创造。从历史从身边离老百姓生活近的比如刘长春、王军霞、万达足球,这就可以从体育精神出发,小了说人人参加运动,起码是主流群体人人运动得起。大了说世界最好的足球场,中国最“绿色“的足球训练环境,从小学到大学,无论是典校还是散养,要让孩子对这项运动真正感兴趣并能从中获益,而不是“只有小混混才会干这行”!足球是一个很好的团队合作,遵守规矩,与人交流的运动,周末很多爱踢足球的人会组织在一起找个操场运动一下,只是场地并不是随便可用,学校顾及安全等问题也是可以理解,说远了。另一方面,缺少牵线搭桥组织的人......
余秋雨先生说的创造,可以就大连现有的资源来创造,首先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除了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的首当教育。不说教育出什么样的人,先说想要留住来到大连的人才,就一定要有一个世界先进的教育体系,或至少与世界接轨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解决后顾之忧。北京不就有这样的学校,许多高知高收入家庭把孩子送到的学校不参加高考,不用孩子十几年的快乐与健康换取那所谓的高分,当然在合适的年龄会去国外读大学,世界名校与中国名校你会选哪个?条件允许的话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了。又说远了。教育需要说的太多,但最重要的是决策者的远见卓识与能力。
其次大连有什么?海。有关海的活动,帆船?冲浪?大连的海太平静,平静的海适合干什么?潜水?可惜水不够透明,水又太冷,不会有水下美景。钓鱼?倒是可行,但鱼儿们都哪里去了?渤海湾里最有名的鱼还能安全地长大吗?只有鱼够大才。。。。。。。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