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天健网--天健社区

标题: 俊童求学记 [打印本页]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5-12-9 20:38
标题: 俊童求学记
俊,材千人也。――《说文》。
今有三位初二少年,求学物理于某老师。因个个特禀异质,笔者以“俊童”称之,喻其天资至少千人之上。
三位少年,一男二女。男孩思维开阔反应极快,学名小敏;两个女孩,举止庄重思维缜密,学名大庄、小庄。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天资高的人,一向孤独,因为他们的世界很少有人能够理解。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塑造就是一个孤独的气氛所以,俊童的求学,首先求理解,求一个能“理解他们思想深度”的人与之交流,其次,才是求知识。
非常之人,非常之法。俊童学习,亦不应循常人之模式,否则,会扼杀他们open mind的特性。笔者今日开帖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意在与己为鉴,与人为鉴。

作者: 静静的纳木错    时间: 2015-12-10 08:27
留印,关注
作者: 几维空间    时间: 2015-12-10 10:12
希望能坚持下来
作者: 曾经的如果    时间: 2015-12-10 10:39
物理帖不多,开篇新颖,持续关注。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5-12-10 20:24
第一课
首课,向来都是师生相互熟悉了解的过程。俊童,到底才到什么程度,老师也不知道;老师,高到什么程度,学生也不知道。
初二物理课,正讲授透镜,于是,老师第一课就从透镜讲起。
因为是俊童,当然内容要深。于是乎,老师从折射的原理讲起,延伸至透镜的特点及成像公式,又额外教授了透镜成像的副光轴画图法。
大凡孩子,对老师的形象、表情、语速这些外在情感的东西比较在意。俊童对学校的课程,已烂熟于胸,对第二遍学习,不再有兴趣。课后反馈:老师语速慢,内容不够紧凑。其实还有一句潜台词:老师的水平平庸。
自古至今,少年才俊都高傲。《论衡•讲瑞》记载:“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
老师也曾少年有“才”名,当然清楚俊童心理,于是出了两道透镜难题,杀杀俊童的傲气。第一题,三位学生经老师批“错”两次后做对,第二题则都没做对。
【花絮】老师问:早晨树叶上有露珠,可以看到放大的叶子脉络。露珠到底算不算凸透镜?
小敏说出标准答案:没有经过两次折射,不算透镜。
老师答:如果把凸透镜直接按在树叶上,也会看到放大的叶子脉络,那这个凸透镜还是不是凸透镜?

作者: JUST4Carolyn    时间: 2015-12-10 22:10
哈哈 杀威棒 继续啊 后来呢
作者: supercarty    时间: 2015-12-11 08:24
长篇连载的意思
作者: 静静的纳木错    时间: 2015-12-11 11:47
非常想知道结果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5-12-14 11:25
第二课
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是因为其母见识超凡,三迁择邻。老师是家长多方比较后选定的,自然认可老师的水平,继续上课。
俊童,永远对翘脚够得着的东西感兴趣!第二课,老师语速加快,知识量增大,深度至高一。
先从力的认识开始讲起。
长短相形,高低相倾。没有左也就没有右,没有前也就没有后。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同时出现的,性质相同的。
一个女人,对其父母而言是女儿,对其子女而言是母亲。一个物体,对地心而言受引力,对地表而言受重力,所以,重力加速度才随着纬度变化。
物理一如既往地发挥它的个性:听起来从来很简单,做起来从来很困难。首次的四道受力分析练习题,全军覆没。
但是,俊童就是俊童!老师讲解了第一道题后,学生们幡然领悟,后边的练习题就几乎势如破竹。
【花絮】由于地球的自转,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据说,瑞典人曾经打鱼到赤道附近去卖,发现鱼平白无故地少了很多。船在大海中鱼不可能被偷走,瑞典人百思不得其解。原来,都是重力加速度惹得祸。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瑞典人一定用的是弹簧秤。

作者: 静静的纳木错    时间: 2015-12-15 10:37
继续关注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5-12-17 11:27
第三课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试验真可谓一箭三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试验三次的意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师之意,在于通过此例讲解“因变量、自变量、独立变量”的概念,为讲解摩擦力做铺垫。
在诸多力共同作用中,静摩擦力都是替补,缺多少补多少,充当因变量;滑动摩擦力不是替补,我行我素,是自控变量。
抽象名词看起来高大上,但俊童们理解起来一点都不困难。
青蛙只能看到活动的虫子,对于眼前不动的虫子视而不见。小俊童们对摩擦力生成条件会不会也视而不见呢?一道经典受力练习题,让俊童们得到了教训:
一、        懂了不等于记住,记住不等于脑子挂弦。
二、        要学会全局性看问题。
【花絮】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但我们通常把摩擦力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其实是把物体看作质点。在分析长杆受力时,大庄小庄把摩擦力作用点画在长杆重心上,真是两个用心的女孩子。

作者: 静静的纳木错    时间: 2015-12-18 10:22
小敏 大庄 小庄 有趣的三个孩子
作者: 静静的纳木错    时间: 2015-12-18 10:22
小敏 大庄 小庄 有趣的三个孩子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5-12-21 09:36
第四课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多力计算,合成与分解是也。俊童们几个回合练习,就已经掌握共点力合成与分解的要领了。
OK,开始跟着老师历练江湖了!第一个对手:多力平衡。
第一招,正交分解法,以迂为直,将敌方分割成两条线,分别歼灭。
第二招,相似比例法,霸王上弓,见一个每一个。
第三招,……
【花絮】师问:目标几十米,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是什么?
小庄答:走
师问:目标几公里呢?
小庄答:汽车
师问:目标几百公里呢?
小庄答:火车或飞机。
“法无定法”,俊童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5-12-28 10:18
第五课
第三招,杠杆平衡法。杠杆平衡法,就像特种兵,能够执行一些特殊性任务。
先回归八下教材,了解一下支点、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
再一次遇到三次试验问题,老师让学生think about it。由此引发了“布朗运动”、“醉汉游走”两个著名问题的讲解,初步的概率思想传授。
一如既往,老师给俊童们拔高:力与力臂乘积,叫做力矩;杠杆匀速转动,也是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条件,就是逆时针力矩和顺时针力矩相等。
进入实战,前两道例题轻松搞定,第三道例题计算复杂,有些吃力。
至此,静力计算问题结束,内容要比二力平衡高出许多,俊童们的天资完全能够领悟。
【花絮1】师问:抛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多少?
徒曰:二分之一。
师问:连续出现三次正面的概率多少?
徒曰:八分之一:
师问:如果连续出现三次正面,我们会有什么想法?
想了一想后,小敏答:硬币双面可能都是正面的。
Ok,这就是杠杆三次试验的思想。
【花絮2】师问:前面学过“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也是做了三次,为什么?
大庄答:定性试验,找定性关系。
师评:上课专心,知识扎实。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6-1-4 19:17
第六课
劳而有绩,曰功。在汉语中,功是有感情色彩的,功的主体向来都是人。但是,物理学可不是这么定义的,物理学定义“功就是力与位移的乘积”,与人没有关系。
功率的定义,是功与时间的比值。在物理学中,用比值定义的术语很多,如密度、速度、压强、电阻。但凡比值式定义的物理量,几乎都与分子分母无关。
在牛顿眼里,世界就是空间、时间、质量三样东西组成。到了爱因斯坦,质量也融没到弯曲的空间中去了。所有的物理量,都在在时空这个大舞台中表演着,但有的是站在某个点上表演,有的则是走动着表演。能是站着表演,而功是走动着表演,功是能的载体,负责把能从这个位置载到那个位置。
乐谱,有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能,是首调唱名法。一支钢笔,从桌子上掉到地面,能量不大,若从30层楼落到楼下,如同子弹,这就是能的相对性。
【花絮】这次课,又来了两个初二的孩子,个子大点的叫大博,个子小点的叫小鹏。真是尖子,反应很快。课后反馈说很享受老师讲课,扩展内容多,决定继续上课。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6-1-11 22:38
第七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又来了一位孩子,初一的,牛不?学名小俊。
按计划,本次课讲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因为新来的三个俊童没有听过杠杆课,老师又讲了一遍。其实,这三个孩子都自己看过书,都有了解。
重点就落在滑轮了!
定滑轮本质上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本质上是省力杠杆。画图一讲,俊童们立即理解。
机械效率,历来是不好理解的。但是,换个方式讲,理解真不是难事。
人类为什么要用机械?原因是机械可以放大人类的力量,但机械并不放大人类的能量。人类向机械输入的能量就等于总功(输入功),机械向目标输出的能量就是有用功(输出功),消耗在机械内部的能量就等于额外功。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就是效率。
再一次涉及实验次数问题: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都是三次试验,为什么?原因都隐含在实验猜想或实验目的中。
【花絮1】讲到滑轮实验时,强调要缓慢提升测力计。大博领头问为什么?好吧,把超重失重的概念讲解了一遍。大博问:宇航员离心机锻炼是不是失重?呵呵,那是超重,我们可以用飞机向下飞制造失重。孩子们开始联想了:失重我会怎样?突然,大博问:飞机向下飞的很快,机舱顶部会不会打头?完全可能,好孩子!
【花絮2】讲到斜面时,大庄问: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为什么只考虑推力、摩擦力做功而不考虑重力分力做功?OK,由牛一定律推导证明:重力沿斜面分力做的功,就是重力做功。
大庄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思考、联系能力超强。
【花絮3】这课,真担心小俊听不懂。下课后,小俊爸爸问小俊听懂否,小俊答听懂了。爸爸再问,有没有不懂的?小俊竟然不屑一答,看来心里有谱。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6-1-14 11:48
用电压为220V的电源向远处某工地的一盏标着“PZ 220-100”的电灯供电,小明通过电能表和钟表测得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90W。则导线消耗的功率(       )
A.大于10W     B.等于10W        C.    小于10W     D.不能确定
【解】  电流的本质,是电荷的流量,即单位时间流经的电荷量。
            水的流量,总是随压强增大而增大。类似地,电荷流量,也总是随电压增大而增大,随电压减小而减小。
            所以,我们实验中观察到的U-I曲线,总是向右越来越高,即单调递增的。
            灯泡实际功率90W,小于额定功率100W,所以,我们知道此时灯泡的电压一定小于额定电压220V,那么流经灯泡的电流一定小于额定电流。
           所以,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小于100W,所以,导线消耗的功率一定小于10W。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6-1-18 15:04
第八课
两节课,把功、 功率、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讲完,必须练习跟上。作业已经布置下去了,本节课,专讲作业题。
数学物理不分家。物理搭乘数学的船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我们的孩子,显然没有养成数学推导的习惯,看着选项题,仅凭着大脑思考及感觉去选择答案,尽管说起根据来头头是道,但没有严密的数学推导,结论往往错误。
俊童们对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把握的还不错。
大连中考命题组编的题,总体而言质量不错,不过,自创的题有时真恶心。探究动能实验中,就是个定性实验,比较木块受撞击后远近,不需要知道精确的距离,在控制木块碰撞后的运动方向上下工夫,有意义吗?
《2016大连中考冲刺》课标版二十八模块综合题9,答案错误。
【花絮】在画杠杆最小动力时,大博、小俊受力分析课以前没有上过,显得有点吃力。等学高一课程时,再好好补补。
作者: 曾经的如果    时间: 2016-1-22 17:59
太专业了,想看却越来越看不懂了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6-1-25 11:32
审核中……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6-1-25 11:33
第九课
又来了一位俊童,学名大旭。大旭来的正是时候,恰好开始讲电路。
电荷,有多重含义,指电,又指电荷量。文字的载体是纸张,书指有文字的纸张,电的载体是电子、质子,所以,电荷有时还指带电小粒子。
金属中,存在很多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不停地做热运动,所以,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非常好,自由电子是金属特性的微观本质。
电流,可以和水流做比对。水流,是水的流动,电流就是电荷的流动。表征水流快慢是流量,表征电荷流动的快慢就是电荷的流量——电流强度。
河宽的地方水流流速慢,河窄的地方水流流速快,只要河水不断流,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流量都是相等的。同样道理,任何一条电路中的电流强度都是相等的,这是我们猜想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依据。
探究串并联电流规律如何设计试验?就是根据猜想。
【花絮1】电荷的正负规定,是偶然的。在负物质世界,原子结构的电性都是反着的。稍微一拓展,俊童们立即联想到黑洞、宇宙大爆炸,一个比一个能讲。
【花絮2】什么是文字的载体?大庄首先答道:纸张。很快,大博也说出石头、骨头、龟甲。看来大博很熟悉历史。
【花絮3】老师带了一套电学试验仪器,小敏二话不说就摆满桌子,不断地讲他自己在家里是如何做破坏性实验的,上课期间就几乎没有停过摆弄实验器材。
【花絮4】下课后,大旭和老师唠了40多分钟,把他脑子里的奇思怪想一股脑地说出来,虽然不成熟,但也要鼓励。科学上突破性奇想,往往都很“荒诞”。大旭还问了个“全系照相”,老师给讲解后,大旭说“老师是第一个说明白全息照相的人”。课后,大旭反馈信息是“很过瘾”,知识量大。大旭立志要学天文。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6-1-26 10:34
俊童们家长的目标:快速学完初中物理课程后,学习高中物理课程,争取在升入高中时,将高中必修一、二和选修一、二学完。

寒假,完成电学的学习,然后,就是压强与浮力,然后开始高中物理学习。

非常之人,非常之法。
初中物理的难度,基本就是科普,对俊童,没有必要在上面磨叽两年。
作者: 路见不平高声吼    时间: 2016-1-27 13:35
萨凡纳 发表于 2016-1-26 10:34
俊童们家长的目标:快速学完初中物理课程后,学习高中物理课程,争取在升入高中时,将高中必修一、二和选修 ...

楼主,这些孩子力学、电学跟你学,怎么压强浮力甩出来了又后补?

物理八上,他们跟你学的吗?

你这种超前班,学完初中物理需要多长时间?孩子几年级开始学合适呢?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6-1-29 18:32
路见不平高声吼 发表于 2016-1-27 13:35
楼主,这些孩子力学、电学跟你学,怎么压强浮力甩出来了又后补?

物理八上,他们跟你学的吗?

压强浮力甩出后学,有两个原因:
1、压强浮力内容比较独立,可以单独学。
2、寒假开电学,一周一次,且过年停课,所以,为了保证寒假学习电学的完整性,先甩出压强浮力。

这些俊童,原先都在其它地方学初中物理,因为觉得不解渴,所以才找到我。
先来的三个孩子,八上仅跟我学了一些。

以现在这些孩子的智商看,超前班一年完全可以完成初中物理的学习。

我个人认为,从初一下学期或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开始学习,时间比较合适。
学完初中物理后,直接开始高中物理课程,在升入高中前,可完成高中力学、电磁学内容。

不过,超前班对学生智力要求高,正常速度讲,而且,适当渗入高中物理甚至大学物理知识。
再者,超前班不会课堂上给你反复练的时间,这点与其它初中物理课外班不同。

作者: 萨凡纳    时间: 2016-2-1 16:23
第十课
水有压才流,电也一样,有电压电荷才能流动。类比一下,电压概念、串并联电路电压关系很快搞定。然后就是电压表的使用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必须细讲,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控制变量法”的精髓,加深对“电阻影响因素”的印象。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就是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不仅是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电路。所以,在电路实验中,首先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电阻最大端。
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先让学生们画出原理图,然后再接实物图。现在软件真是方便,学生们可以仿真实验,再实物实验。
(, 下载次数: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