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天健网--天健社区

标题: 宝宝安睡手册2 [打印本页]

作者: 我爱我妻大连    时间: 2014-4-24 07:56
标题: 宝宝安睡手册2
小宝宝睡觉不踏实的真相
一、宝宝为何频繁夜醒?
原因一:因饥饿夜醒
因饥饿夜醒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是大部分宝宝夜醒的主要原因。通常,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睡眠时间会稍微长一点,因为母乳较奶粉更容易被消化,但总体来说,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宝宝睡眠模式大同小异。因为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新生儿期间,低体重和早产宝宝因饥饿醒的频率会比一般宝宝多;6月龄左右的宝宝大约每晚会因饥饿夜醒2~3次,9月龄左右的宝宝大约每晚还会因饥饿夜醒1~2次,甚至到18月龄,他还需要在夜间睡眠前吃一些东西。因饥饿夜醒的宝宝,只要吃饱了就会重新睡去。与此类似,尿布湿了、太热了或太冷了......只要去除让宝宝生理上不舒服的因素,宝宝就会满意地睡去。

原因二:他确实需要安慰
宝宝睡眠周期短,浅睡眠比深睡眠时间要多,而且当他从深睡眠转换到浅睡眠时,还没“学会”如何让自己重新入睡,所以确实需要妈妈的安抚,这就意味着大人的睡眠也不得不时常中断,这也是正常的。不过,幸运的是,大部分宝宝到学龄前期基本能学会让自己重新入睡。

二、宝宝为何入睡困难
原因一:过度疲倦也会造成入睡困难
因过度疲倦反而入睡困难,这点并不难理解。尽量维持宝宝正常的作息时间,新手妈妈可能会因为没有察觉到宝宝犯困,而错过了宝宝的入睡时间,宝宝犯困的信号有:揉眼睛、拉耳朵、打哈欠、出现淡淡的黑眼圈,对任何事物都没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焦躁不安。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示:过度疲倦的儿童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劳。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积累的疲倦会使孩子总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无法放松。
不一定玩了什么,醒久了就会疲劳,对于婴儿来说越缺觉越是敏感度高,睡不实。可能看起来很精神很兴奋,但是要记住很可能是假象。兴奋由于过度疲劳引起,不要认为是不想睡。家长一定要及时哄睡。

原因二:浅睡眠决定了宝宝一放下就醒
很多小宝宝的父母都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因为当你放下宝宝时,他还处在浅睡眠阶段。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你通常需要等到宝宝进入深睡眠后,也就是要等到宝宝的四肢软下来,才容易把他放下。或者你在一开始就要做到,在宝宝即将睡着但还没完全睡着时把他放到床上去,让他学会在床上入睡,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当他长成大宝宝了还要继续抱着哄睡的问题。

大宝宝睡觉不省心的真相
1、宝宝不肯入睡,因为眷恋白天的精彩,恐惧黑夜的危险;
宝宝逐渐长大,他开始不甘心入睡,担心睡觉会让他错过一些精彩的事,可以向孩子解释夜晚与白天的生物节律不同,夜晚就是用来睡觉休息的。宝宝开始接触各种来自外界的令人不安的信息,但还无法理解这些危险距离他们很远,甚至非常不现实,应尽量避免让他听到或看到耸人听闻的信息,向孩子解释危险降临的原因和自救办法。如果宝宝害怕“妖怪”,您可以假装抓住那个“妖怪”装进口袋丢出去,或给他一个“能驱赶妖怪的安抚物”,或在房间内洒上“能驱除妖怪的香水”(您常用的香水,但这条不适合哮喘儿),告诉宝宝害怕时要大声呼喊,爸爸妈妈会随时来到身边。您也不妨陪着他入睡,等他熟睡之后再离开。

2、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缺乏固定的睡前程序;
大宝宝应该已经形成了规律的作息时间,当宝宝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他就更有安全感,更容易顺利入睡。因此,尽可能坚持每天晚上在同样的时间段经历同样的睡前程序,即便外出或客人来访亦该如此。如果你家还没有建立入睡程序,那更要抓紧时间开始了。

3、孩子噩梦或夜惊要分别对待;
夜惊可以发生于儿童的任何年龄段,噩梦通常发生于2~3岁后,都属异常睡眠的情况。夜惊通常不会惊醒也没有任何记忆,而噩梦通常伴随惊醒且能生动回忆起梦中的内容,简单说“夜惊吓着别人,噩梦吓着自己”。你只需要为夜惊的宝宝重新整理一下被子,不要吵醒他,可以给他翻个身,整理一下被窝,帮助他继续睡,但一定要去安慰噩梦惊醒的宝宝。

睡眠信号 & 入睡时机
留意孩子的睡眠信号,注意什么时候何时犯困该睡觉,何时容易入睡。哈欠,揉眼睛,眼睛没神,拼命啃手,用力咬,晃头,抓头发,手乱舞,尖叫都有可能是犯困信号,一般醒后一两小时之内就表现出来了。观察对比睡醒、睡前半个小时之内的状态表现,很快就能发现你家宝宝特有的犯困信号。轻微犯困信号(如哈欠等)出现后,一般也不会立即能够哄睡,要有一段过度时间,所以如果宝宝不是长期缺乏睡眠,打哈欠之后不要太紧张,安心去做睡眠准备工作。

晚间睡前兴奋程度(疲劳程度)和入睡难度成正比,和睡醒不久又哭的可能成正比。而且睡得早一般容易睡,而且不会降低睡眠时长。不要白天故意让孩子少睡借以提高晚上的睡觉时长,会起反作用。晚间入睡不久,不一会大哭,给了奶就安静继续睡了,不是没吃饱,不是缺钙,可能是疲劳导致神经太兴奋,没有平复。

另外一个磨觉的可能是,在生物钟清醒时段哄睡,这时候宝宝不困,大人误读了信号,导致看起来好像是难以入睡的磨觉。

让小宝宝安睡的策略
1、指导抚养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形成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序。
例如每次准备让孩子睡觉前可以播放一首安眠曲,下次睡觉前还播放这首安眠曲,逐渐孩子就会养成安眠曲和睡觉联系的条件反射,以后孩子只要一听到这首安眠曲就会睡眠了。不需要家长摇晃抱着睡觉。不过这种训练需要家长坚持做下去,越小的孩子建立这种条件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但是家长只需要坚持在旁边拍着他入睡就会成功。在孩子入睡期间尽量避免过度的、不必要人为干扰,6~9个月尽量在没有抚养者干预下入睡。夜间醒来的婴幼儿父母不要急于安抚,可能数分钟后他就会安静下来,自行入睡,因为这可能是孩子短暂的觉醒阶段。如果5分钟后仍哭闹抚养者可以安抚他,但是不要抱他,让他知道你是关注他的。如果经过几次重复仍不能改变孩子的哭闹现象,就要注意孩子是否躯体有不舒服的地方。

2、让宝宝了解白天是用来玩和吃奶的,夜晚是用来睡觉的;
家长在孩子出生3个月内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内在生物钟规律,往往孩子黑夜白天颠倒,一般来说3个月内的孩子家长带孩子比较困难。有的宝宝频繁夜醒,是因为他把夜间的睡眠当成了白天的小睡。家长要帮助他把睡觉与固定的场所和场景联系起来。尽早帮助孩子建立昼夜复始的内在生物钟规律。白天保持室内明亮,宝宝小睡时不必把厚窗帘拉上,夜晚要将室内光线调暗;白天喂奶时多和宝宝说话,夜晚喂奶时尽量不发出声音;另外,白天小睡和夜间睡眠可以在不同的固定地方,有助于帮他区分白天和夜晚。

3、维护好稳定的生物钟;
3个月后应该注意形成规律的生物钟,此外要尽最大力量维护生物钟,不可太随意,否则是对宝宝的不负责任。由多个人带孩子或者白天晚上不同人带更是要如此,不是要被时间表束缚但参考时间表确实能够让大家都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从而更好的相应宝宝的需求。

3月内醒后1-1.5小时内,3-6月1.5-2内,6月以上2-2.5内,一般需要再次入睡。

一般需要再次入睡。当孩子需要睡眠却想玩,而你陪他玩就是在剥夺他睡眠时间。要区分宝宝的需要和意愿。

维护生物种还有一个重要的但容易被忽视的点:作息应尽量和内在生物钟保持一致,不在应该清醒的时候昏睡和在需要睡眠的时候清醒。尽量避免在生理清醒时入睡,这和在生理睡眠时顺利入睡同等重要。

实际操作上就是:孩子生物钟比较规律,不太缺觉之后,不可提前太多哄睡,否则浪费体力不说还会招致反抗,难度增加。如果某种原因错过了某次小睡,应尽量不要睡,保持低强度活动,到下一次睡眠时间再哄睡。身体在睡眠时段却清醒,生物钟在兴奋而身体却在睡眠,都会导致生物钟混乱和身体的痛苦,影响入睡和睡眠时长。

虽然每个孩子有个体差异,但和有很多孩子就是45分钟醒一样,孩子的睡眠特点只是和大人和常识不一样,孩子之间有相当高的相似度。这些奥秘是由内在身体的规律决定的。了解并参照这些,不是教条而是科学。

少于45分钟的睡眠修复力差,20分钟内的更是无效。早上和中午长达2小时的单次睡眠是孩子的生理需求,对让身体从疲劳状态中恢复至关重要,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父母耐心的学习和安排。睡眠时机和环境把握好,加上宝宝的生物钟,一定能越来越好的,宝宝的哭闹会少,大人的心理和身体压力也会小的。

4、宝宝尝试从需要妈妈安抚到自己抱着“安抚物”入睡;
对小宝宝而言,将他包裹起来抱着轻轻摇晃、来回走动或轻轻拍背,听妈妈哼唱睡眠曲是让他迅速入睡的最好安抚。对大一点的宝宝来说,是时候给他一件“安抚物”了。这件“安抚物”可能是一条毯子或一个绒毛玩具,能转移宝宝对母乳(奶瓶)或安抚奶嘴的情感依赖,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和恐慌。妈妈可以把“安抚物”放在自己身边一会儿,使它沾上“妈妈味儿”,抱着有“妈妈味儿”的玩具更有助于宝宝安心入睡。





欢迎光临 大连天健网--天健社区 (https://bbs.runsk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